毛金艷
(河北懷來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懷來 075400)
新教材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實現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精神和以就業為導向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并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實際而編寫的,它的指導思想履行“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質。”的職業教育思想,突出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生活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教材力求體現對中職學生適度夠用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在學習后能夠更好地就業與發展;改革傳統數學教學課程邏輯推理的思想體系,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全書采用問題-算法操作步驟及案例教學的模式編寫。給出解決一類問題基本步驟,學生在學習后即通過模仿、操作解題;做到與九年義務教育銜接。溫故知新深入淺出;每章內容層次分明,加強基礎,增加拓展。它的編寫原則:深入貫徹教育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突出基本數學方法和算法操作步驟的教育;為其他文化課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數學基礎;注意引入現代計算技術,改進教學;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技術標準和規定。
中職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6-18歲之間,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生理、心理都不十分成熟。表現在思想上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上內在動力不強,行為上得過且過,迷戀網吧、早戀等等。學生由于個性的發展尚不穩重,受認識、情感、意識等方面心理因素的制約較嚴重,心理比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較低,一旦自尊、情感、自我實現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有些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輕則情緒波動,妨礙學習;重則會產生失望和自卑的心理,影響身心健康,有些學生膽小、顧慮多、意志不堅定、自信心差、過分依賴他人等。學習方面由于在小學階段有些過分貪玩,沒有打好牢固的數學基礎知識,有些數學知識甚至“欠賬”太多,加上有些教師缺乏課堂教學藝術,致使學生學數學如同“嚼蠟”一樣無味,這樣更加使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厭倦情緒。
數學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它受人的一般認識規律的支配,又有著自身的特點。教學是一種雙邊的活動,在這種活動過程中,師生都有認識客觀世界的任務,但數學教育的目的決定學生認識活動更重要的一面,學生是這種認識活動的主體。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某一數學問題的解決,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只要同學們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意圖、新方法,就稱得上創造。我們要把創造的范圍看待廣一點,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學理論才叫創造,那就高不可攀了。我認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思維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應以智力為本位。由于數學的思維特點,它在培養人的思維的作用方面,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為了消除學生會擔心自己的數學基礎不好,影響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對新知識的接受,自己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都應力圖做到先復習以前的有關知識,降低知識的起點,這樣一來就算同學們以前學過的東西已經不大記得了,也能查缺補漏順利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時,首先復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必要再把乘法公式復習一下,通過事先準備的練習題,經過練習熟練掌握這些預備知識為同學們能夠順利接受這一節課內容做好鋪墊。在呈現知識時,對于比較難的內容力圖從各個方面去闡述;將難點化解掉。例如即強調從直觀上去理解,也強調通過實踐去闡述,適應地降低了抽象化和形式化的要求,注意利用各種素材幫助同學們理解相關知識,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更快地解決知識本質。例如在講授集合交集概念時,就列舉學校灶房一周來從每天采購的相同菜類作為公共元素來作為交集的元素。這樣學生容易理解,接受知識要點的本質。
在講授內容時處處從實際出發,先從實際問題引出相關內容,利用實際例子講解有關知識,并特別注意了數學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同學們感覺到數學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作用。例如在講授函數的感念時,列舉一輛汽車在一段平坦的道路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行使2h,如何用數學符號表示行使的路程與行駛時間的關系,向同學們說明,汽車在行駛中,速度是一個常量而時間和路程都在變化,這種變化量叫做變量,而速度保持不變,這種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在數學中常量使用英語字母表示變量,如果路程用s表示,時間用t表示,則問題中的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表述為:S=100t(0≤t≤2)
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盡量做到分層安排在數量和難度上有留白,盡量避免消極一面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因為作業量小、難度低,學生就容易完成,這樣知識就很難留在學生腦海中。但是如果布置的作業的量太大、難度高,學生做起來就會困難,一旦完成不了,自信心就會受打擊,對學習就會慢慢地產生抵觸心理,厭倦情緒,學習就難免落后,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學習上的“后進生”。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的教學應以創新發展、主體探究、合作體驗,關注社會,強調個性為根本指向,以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事為最終目的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