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鷗
(貴州省湄潭縣黃家壩中學,貴州 湄潭 564104)
微型課程的最大載體是微視頻,微視頻不僅可以很好地突出和強調教學中的知識點,而且還能間接反映教學情節和主題。微型課程的最大特點是短小精悍,方便使用且主題相對明確,近年來收到了教學主體的一致好評。初中生物是一門科學理論和科學實驗高度結合的自然學科,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若對微視頻和微型課程加以巧妙的應用,則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升,促進初中教師生物課堂教學效能的提升。
微型課程起源于現實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堂授課模式的一種復制、濃縮與改良,本質上還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中心。另一方面,從教育技術領域的角度出發,微型課程屬于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教學課件范疇。微型課程的概念最早被提出來是在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認為其是一種典型的短期課程和單元課程。我國最早引入微型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市教育局,主要用來解決當時現有教育資源利用率低下的問題。
伴隨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微型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有利于教師高速且有效率的向學生們傳達知識點和學科技能。初中生物微型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教學主題明確,對知識點和教學點的針對性強。微型課程的教學內容主題通常比較明確,重難點突出,聚焦問題關鍵所在;②短小精悍,內容易于吸收。微型課程的一段視頻時間通常15 分鐘左右,符合心理學上說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 分鐘通說,也符合人類的認知事物特點;語言精練明確,畫面內容簡潔直逼主題;③資源容量小,易于流通傳播。微型課程視頻的內容有限且相對聚焦,視頻總容量一般控制在幾十兆以內,視頻格式傳播,方便下載和播放,輕松實現學生移動自主學習;④形式相對新穎,比較易于學生接受。
初中生物知識體系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但反映到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卻很松散、抽象,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仍然比較困難。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若是能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利用微型課程,選擇主題有針對性,整合素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且盡量合理,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晦澀的生物知識,而且還能巧妙的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課堂效能。如在學習變態發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的向學生展示青蛙在幼蛙期和成蛙期這兩個不同階段的形態、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視頻以動畫的形式自動展示青蛙的動態發育過程,有聲音刺激,有視覺刺激,學生們的生物學習情緒不斷高漲。
初中生物是一門典型的實驗類型學科,生物實驗是學生發現和學習生物學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的很多學校雖然具備了生物實驗操作的基礎條件,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還是很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生物實驗一般對實驗材料有較高的要求,如活物和季節性生物,生物課堂難以滿足。②部分生物實驗需要提前做一系列十分繁瑣的準備工作,僅僅靠生物課堂是不能夠完成的。③課時不足和重視度不夠。初中教育十分重視語數外,導致生物的課時和重視度都相對不足。微型課程有效結合現實操作難度比較大的生物實驗,不僅能豐富初中生的生物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全方面健康發展。
微型課程短小精悍,內容有針對性,整體方便傳播且可靈活使用,在初中生物的課堂前、課堂中和課堂后俱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課傳授的生物知識主要是以點的形式,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講解、知識點鞏固、重難點突破,也可以是實驗展示。因此,教師在生物微型課程視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視頻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只有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才能夠順暢進行且不斷提升自己的生物水平,而微型課程也才能不斷重復利用下去,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減輕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壓力。
微型課程的有效利用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習資源,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水平,給予他們不一樣的針對教學,提升生物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若初中生物教師想要真正的高效教學,就必須不斷地去優化微型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①有針對性的選擇主題,合理整合素材;②有效結合生物實驗,鼓勵學生自主科學探究;③注重微型課程的連續性,可重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