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萍
(江西宜春萬載白良鎮坑口小學,江西 宜春 336100)
引言:先進合理的教學方案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但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導致教師以及學生麻木,適應其教學模式,難以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探尋創新型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更高效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增強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得到更加豐富有趣的知識與學習體驗。以下是本文通過研究得出相關結論。
在長期的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的教學理念難以得到更新換代,導致其整體課堂枯燥乏味,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教師講課無趣,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針對類似問題,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用新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加快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效率。【1】
例如,在教授“圓形和扇形”這一章節內容時,基于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通過教授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上的二維平面圖形,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此部分的學習,再逐漸擴展知識面,如,先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材知識,逐步再進行專業知識的教授。但是,教師也要注重對數學知識的適當延展和加深,融會貫通,可以適當性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同學們用你們的眼睛,尋找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圓形和扇形”,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積極開動腦筋,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電風扇轉起來的軌跡是圓形的、小轎車雨刮器刮雨的輪廓是扇形的...”,之后,再教授關于圓形和扇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等專業知識。這樣,在集體積極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顯現,學生在學習中也體驗到了樂趣,同時,在趣味性的集體氛圍下接受難度系數較高的專業知識也會更加容易,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學習數學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注意課堂氛圍的合理建設,盡力讓全部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去。教學情境輕松有趣,學生才能更高效地學習,有了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才會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2】
例如,在教授學習“百分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創造生活方面的情境,比如:“小明媽媽給小明一百塊讓他去超市購物,買一些蔬菜和肉,買蔬菜花了32 元,買肉花了54 元,請問買蔬菜的錢占一百塊的百分比是多少?”,通過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問題本身,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明,自己進行加減運算,之后再計算一下花掉的錢占總錢數的百分比,得出答案是“32%”。這樣用創造情境的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能同時進行百分數內容專業性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認識到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數學之中。
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緩解學生學習的厭倦情緒,然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多數教師不屑于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仍采用老一套“一言堂”教學模式,教授以書本為主,不拓展、不更新,長時間的老套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只是關注對學生的數學知識的講解,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教育,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學生學習效果自然緩慢停滯。由此看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引進。
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采用直觀展示法,將復雜抽樣的數學知識進行教授,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因此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直觀感知,教師使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各種圖形的圖片。在展示第一組圖片時,要給予學生們觀察的時間,然后,再展示第二組圖片,讓學生們根據第一組圖片進行對比。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展示,學生們對于圖形的運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強化了學生們的學習記憶。同時,多媒體信息化的展示知識能夠給學生更深刻的學習體驗,游戲的增強知識印象。
小學生學習能力差距不大,但不同的學生,其知識累積量、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然而總體來看,多數教師仍堅持統一分配任務,這一方法導致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任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極不平衡。因此,教師更要注重個體的差距,從而合理的分配學習任務,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計算面積相關知識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知識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生基礎性矩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再教授一些更復雜的圖形面積計算,布置一些計算復雜圖形面積的題,能夠更好地提升數學思維、數學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讓其多進行一些簡單圖形的面積計算,打好基礎。通過這種合理分配任務的方式,能夠讓能力不同的學生一起進步,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提升仍需教師不斷努力,尋求更有效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只有優化了教學效果,才能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升,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