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貴州省惠水縣蘆山小學,貴州 黔南 550606)
朗讀是語文課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是大綱規定的語文課教學任務。翻開小學語文課本,你會發現每課的作業要求中都有這樣一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為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于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對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從下面幾點去做。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了讓學生的熱愛朗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币虼?,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欲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差,領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課文朗讀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把語音讀準,把重音、停頓讀好,然后再做好范讀,讓學生把重點句子讀好。如在教《我坐上了飛船》第2自然段朗讀時,老師指導學生看課件后,范讀:“啊!我看見了中國,有長江,有黃河,還有萬里長城?!弊x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國的喜悅、激動的心情。然后,學生看著課件畫面,也模仿老師讀起來了。這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朗讀產生了興趣。
3.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點評,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1.朗讀首先要正確?!罢_”指的是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F在有些孩子咬字含混不清,這樣不但不能發展語言,還會養成講話時含混不清的毛病,要注意糾正。有些孩子讀書不會讀輕聲,特別是像“慢慢地、鮮紅的旗子、跳得高呢”中的“的、地、得”,詞尾的“子”、“呢”等。還有些孩子朗讀是拉長聲音,或一字一頓、一詞一頓形成唱讀,都是要注意糾正的。朗讀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較難達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會出錯,有些孩子讀錯字音是因為不認識,或是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確,這時要先理解內容,把字認準,要讀得正確,必須培養孩子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時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2.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復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句子讀一個句子,要做到嘴里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下面一個詞以致幾個詞,嘴里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話。教師可以把這個方法教給孩子,在朗讀實踐中訓練這種技巧。
3.朗讀速度要適中?,F在有些孩子朗讀速度慢,有人曾對農村小學生的朗讀水平作過測查,發現平均朗讀速度在每分鐘99——115字,而標準的朗讀速度應是每分鐘150字左右,速度慢是閱讀能力低的表現。也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流利就是讀得快,常常一口氣讀下來連標點都不停,像開機關槍,這樣不但容易出錯,而且來不及思索,讀完后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讀的是什么,速度過快過慢都不利于理解內容,這樣的毛病必須糾正。
4.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理解是朗讀的實質,也是朗讀的目的,如果朗讀的正確、流利、速度合適、停頓正確,但讀完后不理解內容,等于白讀。要讓孩子知道語文課的朗讀是為了讀懂課文,朗讀一定要邊讀邊想,可和課文后的思考題結合起來,教師聽學生讀完課文后要提出有關內容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使孩子養成讀書動腦的習慣。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因為范讀能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因此,減少了朗讀訓練的盲目性,增強了針對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不亞于老師的范讀。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么讀書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當然,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創造。經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與指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這時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權,激活參與,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中進一步掌握朗讀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讀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以此喚醒學生的靈感,激勵創造,關鍵的時候還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最好的發展,最后實現不是讀會而是會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