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甘肅省蘭州裝備制造技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任何一級教育都要考慮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都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體現了國家對未來人才全面發展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立德樹人”就意味著教育工作除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外,還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立德樹人,教師是直接實施者,也是示范者。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所以,教師要起到以身示范作用。
要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任務,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道德建設,通過嚴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規范和常態化的教育,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所以,學校在制定教師績效量化考核制度時,也要將師德師風、立德樹人作為首要考核目標,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調整、晉職的重要依據。
教師在教學的同時要做到以身示范,帶頭堅守職業操守,增強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帶頭堅持修身立德,增強為人師表的使命感。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會被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言談舉止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最終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
各科教師,不管是理論課還是實訓課都應把對“德“的要求納入到學生考評體系中。學生最后的評分包含了“德”和“績”。這樣,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另一方面可以更真實的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欲做人,先立德”。青少年的心理、行為上尚不完全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還在形成之中,正處于品行、人格培養塑造的黃金時期,如能科學教育,合理引導,可以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加強德育教育,緊密圍繞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基本道德規范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作用,采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我校給學生開了《道德修養》、《思修和法律》、《心理健康》等課程。把德育課堂作為最主要的教育陣地。思修課上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國際形勢和時事政治等融入其中,在學生了解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自覺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讓學生通過學習和互動式討論,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心理健康課堂強調積極心理素質對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重要性。培養技校生自尊自信、樂觀積極、執著堅韌的心理品質,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和示范者,也是學生最親近和最信賴的人。班主任可以通過定期組織以“德”為主線的主題班會、開展情感教育。主題班會形式可以多樣、場所可安排在教室也可安排在室外,主題班會可以增強班級團隊凝聚力、通過一個班級學生的相互作用,達到道德情感的滲透,從而去影響學生的行為。
任何一種教育,只有當教育結果外化于形、內化于心時,才稱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德育教育更當如此。傳統的單向灌輸和教化型的德育教育,早已不能適應當下學生的特點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要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就必須走近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進而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建立健全學生干部的選拔、培訓、激勵和淘汰制度。加強學生干部培訓、管理,定期舉辦學生干部工作經驗交流會,按時對學生干部改選納新,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經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通過賞識激勵來促使學生成長的方式,已經逐漸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流方式。比如: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普法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題的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賞識學生,達到激勵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我校還通過開展企業認知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參與生產,去感悟企業制度的規范性和嚴肅性。這不僅增長了技能、也鍛煉了學生的毅力和耐力。
堅持立德樹人、還要抓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學校管理人員要始終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采取多種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而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校積極開展學風建設就要從學生基本行為規范教育抓起 ,通過嚴肅考勤、嚴查違紀,督促學生遵守教學秩序,加強紀律意識,端正學習態度、營造良好學風、同時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最好成立學生公寓管理委員會,配備專門人員對公寓日常事務進行管理。制定公寓管理、日常事務細則,實行由管理干部、管理員、值班員、學生管理員組成的管理隊伍加強學生公寓的規范管理,通過建章立制,落實責任,切實抓好這項工作。
總之,堅持育人初心、牢記德育為先、拓展立德樹人的育人途徑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根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