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英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民家中學,云南 曲靖 655500)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驅動器,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更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設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共同處于無拘無束的"自由地呼吸"這種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中。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地理老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之一。
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也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教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會和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
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三個原則,這就是”實踐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答案多樣性原則”。
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原則"既是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聯系實際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收集社會現實生活中與教材內容相聯系的素材,并把它們運用到日常的地理課堂教學中。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他認為:"課內獲得的知識是'聞知、說知’,課外實踐獲得的知識是’親知’;’親知’是根本,’聞知’、’說知’要結合在’親知’上,才能成為’真知’。”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科,其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
關于"互動性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徹底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而不僅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按照教師規定好的思路進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師規定好的答案;也不僅是把原本由教師講授的內容改為學生講述。要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處理好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關系,做到師生平等、共同探究。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得出結論,而是重在探究的過程,重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方法。例如在講授"污染嚴重工業的區位選擇"的理論知識前先布置學生調查博白的污染工業的布局情況,然后分析其合理性。在課堂上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調查結果:如化工廠、硫酸鋁廠的搬遷。并且列舉了一些污染大的工業對居民的影響。之后,教師把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延伸到課外,一是要求同學們平時更多地美心社會、關心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并把它們和自己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思考、探究;二是根據教學內容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的主動性也就調動起來,對工業布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明顯比死記硬背要好得多了。
在長期的傳統教學過程中,廣大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和車富多彩、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生活實際顯然是不相符的。例如,"地球的形成"這一論題,科學界就有不同的觀點,再如,關于天體系統的分等定級這樣的問題,人類由于受到觀測手段的限制,還沒有非常準確的答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空間探測手段的進步,人類對天體系統的劃分將會不斷擴大和深入。這些問題都無法用唯一的標準進行思考,隨著社會的多元化,思考問題的方向和答案也應該是多樣性的。答案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會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貫徹研究性學習中的答案多樣性原則。
通過地圖化的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這是任何其他學科都不具備的教學特點。無論教學模式怎樣更新,教學改革如何推進,地理教學都離不開地圖教學。地理中有一些知識需要記憶,如果憑空記憶不僅有難度,而且也不會達到長久記憶的效果。但是利用地圖給予學生記憶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不需要死記硬背。地圖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空間地域概念。對于視野有限的初中生來說,樹立廣闊的空間地域概念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樹立地理意識,培養地理思維。因此,學好地圖、利用好地圖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在現實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學習幾年地理后地理知識依然停留在紙上的文字,并沒有在腦海中形成空間思維和立體概念。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圖的講解不夠。教師不重視地圖教學,學生怎會提高呢?很多學校地理書和地理地圖冊同時發到學生手中,地理書學完了,地理地圖冊可能還沒有打開過。這樣的地理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嗎?任何地理教師,無論教學功底多么深厚、教學經驗多么豐富,也無法只在文字的陳述下使學生具備地理思維和地理意識。
總之,地理教學改革任重道遠。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腳踏實地推動課程改革,讓學生喜歡上地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