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娟
(河南省三門峽市實驗幼兒園,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傳統的數學集體教學形式,不僅難以提升幼兒的認知興趣,同時也難以提升幼兒數學的教學效率,反而容易課程難度整體偏大,繼而影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今天,在幼兒數學教學實踐中,應該基于主題活動來開展妙趣橫生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輕松活潑的實踐活動中,整體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全面優化自身的數學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在幼兒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基于主題活動來科學開展區域活動,引導廣大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發現數學、愛上數學、學習數學。在主題活動下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教師應該遵循科學的設計原則。
幼兒的認知特點決定他們對于自身感興趣的事物才會集中注意力,也才會跟隨教師的引導。在傳統幼兒數學教學階段,教師在區域活動的設計過程中,過于強調活動的目標和任務,這反而如同為廣大幼兒背負了一道枷鎖,極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因此,為整體凸顯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全面調動幼兒的認知興趣,教師應該在數學區域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法,為幼兒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優化幼兒的心理感受以及體驗,給予幼兒充分的學習自主權。
在主題活動下積極構建科學的數學區域,雖然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淡化活動目標或者任務,以此來全面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但教師應該明確數學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接觸數學、學習數學以及應用數學。基于此,在數學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主題內容,結合幼兒的數學基礎等,巧妙融入一些簡單化的數學應用題,鼓勵和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嘗試和解答這些應用題目。在興趣的指引下,幼兒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解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容易理解數學,積累數學經驗,鞏固數學方法,領悟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樂趣。
在主題活動下,整體推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的開展,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掌握基礎且簡單的數學方法以及數學思維,繼而引導學生積極利用這些數學方法和思維來解答實際數學問題。同時,在數學區域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數學經驗,形成數學思維,積極利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或方法來嘗試解答生活中數學問題,充分體現數學的工具性。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引導者,應該充分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等,以主題活動為宗旨來科學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教師在數學區域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材料的選擇運用,也要注重科學的教學引導。
在主題活動下,教師積極開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應該注重區域材料的選擇與應用。幼兒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積極選擇運用開放性、多元化的材料。一方面,教師在材料的選擇上,應該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地位,掙脫條條框框的束縛,讓幼兒可以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自行應用與設計。因此,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整體上來把握選擇哪一類型材料,但無需關注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步驟,應該整體突出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但為了快速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幼兒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材料,這樣不僅便于材料的整理,也能夠引導幼兒積極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來認知數學和學習數學。另一方面,教師在數學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過程中,還應該鼓勵幼兒積極創新材料的使用,自行制定材料運用的規則。此外,不同的幼兒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可能具有差異化的能力,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差異化認知來保證材料的多元化,這樣能夠滿足不同需求幼兒的學習需要。
在主題活動下積極開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為有效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全面提升幼兒的數學認知興趣以及學習質量,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指導策略。一方面,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全面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地位。當廣大幼兒積極投身于數學區域活動中時,教師應該同幼兒保持一定的距離。基于一種遠距離視角的姿態來觀察與審視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隨時做好匯總與記錄。若幼兒在數學區域活動中沒有出現太大的偏差,那么教師應該采用集中評價的方式,點出幼兒活動中的亮點以及不足,必要時還可以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來深化幼兒的認知。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介入方法,巧妙參與到幼兒區域活動中,避免幼兒區域活動偏離目標或者演變成自由散漫的小組活動。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適時介入、暗示介入等多元化的方法來促使幼兒科學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整體提升數學區域活動的開展成效。
結論: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緊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和標準,積極組織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引導者和實施者,應該科學設計數學區域活動,同時在材料選擇以及應用、學習過程的把握與調整等方面下功夫,整體提升幼兒數學區域活動的開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