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偉
(盤錦市遼東灣實驗高級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遼東灣分校),遼寧 盤錦 1240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教育,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提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并發現學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自身的發展與組織發展相融合,分析影響學生職業選擇的客觀因素,進行大量的總結分析,最終幫助學生確定發展目標,選擇出符合自身的職業類型,編制相應的工作與發展方案,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做好發展計劃,向事業目標奮斗[1]。
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以引導的方式按照自身的需求選擇相關的職業,根據興趣、環境、能力等因素明確最佳的發展方向,以學生自我為主體,積極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滿足自我的需求,選擇出最佳的職業。與此同時,還應明確我國基本國情對職業產生的影響,盡量選擇符合自身興趣的職業,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物理學科與多種職業相關聯,引導學生有效的運用物理知識可以擴展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并促使學生對相關行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豐富我國科學教學中的職業規劃理論,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物理教學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融合可以有效的培養特殊專業人才,如運動數學模型知識關聯空中交通管理行業、運動描述關聯汽車等行業、矢量知識關聯測量行業、力學知識關聯物理教師、聲波知識關聯探測行業、能量與功關聯機械行業等,可以有效的擴展學生未來的職業方向,保證其選擇的職業與自身的興趣愛好相關聯,實現創新發展[2]。
溝通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促使學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個性化發展,增強其主動性與創造性,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相互的情感認知,將學生的情感線與認知線相結合,充分發揮出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習物理知識開展合理的職業規劃,實現創新發展。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情感的融入,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教育中,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逐漸滲透職業規劃,引導學生產生未來職業的最初模型,達到職業規劃教育的目的。教師在講解“光”知識時,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激發出學生對光的興趣,以情感交流為基礎為學生分析與“光”相關的職業,如攝影師、反射傳播學、光譜分析師、面鏡與透鏡等,激發出學生的職業雛形,進一步夯實職業規劃教育[3]。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是當前物理教學的重點,其科學的思維與物理觀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并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直接影響人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應積極進行物理教學資源開發,為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例如具有良好物理能力的人才在看待事物過程中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思維角度,直接決定一個人可以在職業發展中可以走多遠,培養高素質人才。與此同時,物理教學還可以為職業規劃教育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通過物理教學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探索能力與態度情感,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問題,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以自身的物理思想隨時迎接問題與挑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質疑能力,實現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4]。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競爭越發激烈,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以物理教學為媒介,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應合理進行創新,提高自身的合作精神,全方面發展。例如,某教師積極開展物理實踐課程與活動,提升學生的職業體驗,通過與職業相關的知識為學生從事職業創造條件,提升職業規劃教育質量[5]。
結論: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整體上創新,合理融入物理教學,擴寬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思路,將知識與職業相融合,促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