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倫
(重慶市黔江區萬濤中心小學校,重慶 409000)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源頭,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學至關重要。教學改革發展將抽象強的數學知識溶于生活中,使之通俗易懂,學生易理解明白,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在學習中對知識點運用自如,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本文將思考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必要性、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促進數學教學發展。數學家華羅庚曾經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確實如此,自猿人時代起,數學便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學好數學尤為重要,從物物交換到商品交換,我們需要用數學知識計算貨幣量,數學起始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正如一首兒歌唱的“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數不清到底多少鴨”。數學沒有學好,學生就連日常簡單的問題也無法解決,因此,學好數學,對學生很重要。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接觸學習數學的源頭,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學好數學,為學生學習初中、高中和大學數學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學生未來人生的發展也很重要。然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強的學科,學生剛進入小學,是懵懂無知的,思維邏輯還未得到增強。同時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是自由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需要在一個地方安靜地待上幾十分鐘,小學生的玩耍性大,思維比較活躍,如果教師講解的內容跟學生的生活沒有關系,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則出現走神發呆以及在教室坐不住等現象。此時此刻就需要我們的教師改變以往的滿灌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巧妙地融入教學課堂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思考分析數學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師為了使學生快速理解明白數學加減乘除法,教師通常會讓學生使用搬手指和數小木棒,因為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比較弱,需要通過具體物質轉化為邏輯思維。生活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一個公共實質的學習平臺,為學生在學習數學與在生活中運用數學之間建起橋梁。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喜歡某件事,他才會自覺主動的去學習,才能把知識學好。然而數學這門抽象性的學科對于思維邏輯差的小學生來說,學好數學真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如何將抽象化、邏輯思維強的數學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呢?這就得聯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將生活引進課堂。例如,有一首數數字的兒歌這樣寫到“一像鉛筆細又長,二像鴨子水上漂,三像耳朵真聽話,四像紅旗迎風飄,五像秤鉤來稱菜,六像哨子吹的響,七像鋤頭來挖地,八像葫蘆來裝酒……”把阿拉伯數字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常見事物表達出來,不僅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易明白理解,不易忘記。簡而言之,隨著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息息相關,學生生活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體現學生生活。
2.豐富教學內容。課堂幾十分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階段,課堂質量對學生學習知識尤為重要。數學教學內容以公式為主,如果教師只一味干癟的滿灌傳授公式,課堂內容則會變得灰暗無色,沒有生機,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教師聯系學生生活將其融入教學中,將知識點與生活素材結合,通過一些生活案例或故事體現,例如,在數學加減法一章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有位學生自己有五十元,買冰冰淇淋用五元,買一本書用十元,學生還省多少元錢?學生在這種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問題中思考分析問題,這樣既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師的講解,提高教學質量。
3.學以致用。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時代,數學知識被廣泛運用,學好數學方便生活。如今雖然學生們不需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不需要光宗耀祖而讀書,但卻要為符合社會發展而學習數學,使自己不成為一個落后于時代的人。學以致用,顧名思義,就是將學到的知識付諸行動運用于生活,當然數學對于學生生活是至關重要的,數學會運用于生活,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學生生活,學生生活中體現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只存在于表面而未深入實質。許多小學教師意識到了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的重要性,但卻只從表面將學生生活引進教學內容中,并未從其本質探究發掘其實質。數學教師大量以學生生活案例引出問題從而點明知識點,但卻引用的過于繁多,而且案例多以不具科學性,造成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效率的現象,雖然一堂課,幾十分鐘從課題到例題無不體現學生生活,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課堂氣氛活躍,但學生只關注了問題的搞笑處而未意識到問題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學生往往以舊知識解決問題,走老套路,不會用新知識走捷徑,學生的技術水平未得到極好的提高,學習效率不高。雖說讀書百變,其義自見,學生只要將一個公式以案例練習很多遍便能牢記公式,但是過多的練習題只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反感,這樣并未使學生真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意義和價值,同時學生無法真正運用生活中所見事物理解數學知識點,也無法站在數學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生生活聯系未達到本質升華。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進行灌輸式,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對于思維邏輯未得到完全發展的小學生來說是使他們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不僅會僵化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生產生叛逆行為,拒絕接受知識。因此應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科學合理地聯系起來,使數學知識生活化,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