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區第二中學,貴州 畢節 551700)
分層教學法,即是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分為A優等生、B中等生、C差等生。然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隱性的差別化輔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
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水平差異明顯,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學習特性等將他們進行分層。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應對其進行隱性分層。對于數學知識掌握全面,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劃分為A優等生。對于數學知識基本掌握,但還有遺漏和不足,存在問題的學生,劃分為B類中等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都沒理解,缺乏學習數學積極性的學生,劃分為C差等生。相較于傳統的“一刀切”教學,這樣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對每個學生都能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據這些劃分來調整教案的準備。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分層沒有固定,應根據學生每次課堂上的回饋情況以及測驗結束后的成績分層及時調整分層。對于成績上升的學生多加鼓勵,對于成績下降的學生就應該適當地給予警示和恰當的批評。對學生進行分層,既能滿足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能掌握基礎知識的要求,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有了對學生的基本分層,在之后的教學中也能更有針對性。
在對學生大致的分層之后,學生的能力有了基本的了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的備課也應該有所不同。在挑選備課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反應速度、思維拓展深度和廣度。因為在數學課堂中,都是講練結合,尤其練習更是占據大多數。挑選合適的練習題進行備課,也是一個思考。首先,教材基礎性的題目應該設置20%左右,不應該太多,但也需要有,這種題目是為了照顧班級里的差生而存在。其次,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稍微提升,有一點技巧和思維的中等題,這種題目挑選應在60%左右。由于班級里中等生居多,再加上高考大綱中也是以中檔題居多,這種題的準備應該占多數。之后是提升題,也就是俗稱的拓展題,這種題目一般很有挑戰性,考驗學生思維的角度、深度、廣度等,反映他們數學的綜合素質水平。不應該太多,但是也應該設置。這些內容的準備,在教師備課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挑選,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的方案。
數學能否學得透徹,課上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基礎框架的構建。教材授課的分層,其一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數學掌握程度的要求。A優等生要求學習的更多更深,B中等生要求學的穩中有進,C差等生要求學習的基礎扎實。其二是為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科興趣,興趣越足,學習的動力也就越強,在之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枯燥的感覺也不會特別明顯。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基礎性的定理性質以及例題講述完畢后,開始C差等生練習。在提出疑問的時候,由淺到深,先是集體性的回答,后面留時間給中等生練習,結合反饋情況,布置相應的練習。之后講課的時候,有些難度題,在拋出后給學生思考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A優等生的情況,而不是集體,然后試探性的看有沒有學生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授課的時候,根據不同的層次,拋出不同的問題。由于在同一課堂教學的限制,不可能進行不同層次、不同班的分班教學,所以在講課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數學知識對不同學生的吸收程度,適當的加快或者放慢。在講述細節知識的時候,也不應該過多。不同學生學習的能力有限,特別是數學的課堂上,能力差異顯著,在集體和個人相統一的原則下,在集體進步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行隱性的分層教學。
另外,教師還應根據學年授課分層。在進行教材授課的時候,除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授課,還應該考慮不同的學期階段來進行調整。在高一的時候,數學知識主要是簡單難度,授課的時候教學節奏應該以快節奏為主,輔之以細節的強調和補充習題。在第二學年的時候,學習難度加大。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授課特別重要。在這個階段,學習的兩極化明顯加深。在加入了立體幾何之后,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到吃力,以中下段學生為主,還有些空間想象力不好的學生。這學年,教師授課的時候,節奏就應該放慢,把知識講透、講懂才是重中之重,才能更好地為高三的提升打好基礎。在最后高三,我們普遍稱它為鞏固和沖刺階段,以復習和提升為主。高一高二所有的知識都已拉通學習,高三的教學無非是不斷地練習,查漏補缺。教學的授課在這三個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學生在課堂上以對知識的理解和基礎性掌握為主。而在課后,就是對自身問題的查漏補缺和能力的提升拓展。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特性,教師的課后輔導也應該更有針對性。首要明確的是,課后輔導的重點在C差等生以及B中等生,尤以C類學生為主,因為他們的問題最多也最容易解決。A優等生的提升主要靠的是課后他們自主性的練習和思考。教師留下課后思考題,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會抽空完成來提高自己。這類學生課后的輔導題也已經足夠,所以教師不需過多的關注。因為數學是長線學科,速成提高基本是不現實的,更多靠的是常年的積累和思考方式的定型。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像是難度題,基本不可能再輔導進行提升。對于C類學生,主要是對他們公式的抽查和默寫,比如高中階段的三角公式,或者是立體幾何中證明所需要的性質和定理之類的。根據考試后學生之間的反饋得知,差等生的基礎知識都還完全不過關,更別提之后的學習。而對于B類中等生,也應該重點關注他們的學習程度,課后的輔導更多的停留在對書本常見習題的反復練習,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為之后的階段提升打好基礎,助推他們向優等生邁進。課后輔導的好,整體的數學水平都會有一個明顯提升。
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適應了新課標教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要求。通過分層教學,能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個性化發展的條件中,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運用好分層教學,對于數學這門“燒腦”的學科,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普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