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壹
(廣東省臺山市培正小學,廣東 臺山 529200)
體育游戲活動是一種令學生以放松狀態參與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寓教于樂的一種體育教學方式。不僅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而且具有規則性與組織性。學生可以自由活動,但多數情況下是由體育老師進行組織學生參與的一類游戲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參與體育游戲活動來促進其體能發展,也可以通過參與體育游戲活動來快速了解掌握體育課教學內容。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體育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而且有助于體育教師出色高效的完成教學內容。同時,體育游戲活動還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對于自制力較差的小學生,體育游戲活動能夠令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體能發展。此外,體育游戲活動還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規則意識、發散思維、競爭意識,能夠令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明白強健體魄的意義,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并增強其交往能力。總之,對于小學學生體能的發展,有效利用體育游戲活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集體游戲作為體育游戲活動的主體,多以小組形式進行展開,具體分組數量與人數應結合每個班級學生人數及游戲規則而定。在分組游戲過程中體育老師應起到引導與監督的作用,而各隊隊員則需要團結互助,積極向上,靠團隊力量來取得最終的勝利。分組游戲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體能發展,而且對于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培養大有益處。如現階段小學體育課流行的“毛毛蟲前進”游戲,便是以6人為一小組,學生首先需要成縱隊坐于地面,而后面學生雙手順次搭于前面同學肩上。其次,在游戲開始時首位同學需向前躬身蹲坐,而其后面學生則應迅速向前移動至首位同學臀下,后面同學重復前一位同學動作,令整個小組呈毛毛蟲蠕動形式向前移動,若有一人出現錯誤則直接影響整組移動速度。在游戲過程中指導老師應及時提醒同學動作要領與團結的必要性,并在游戲結束后令每位同學進行總結反思,讓其懂得團結的力量,讓其懂得只有上下一心,互助互利才能達到最快速度。又如“兩人三足”或“多人多足”跑這一游戲,更是團隊協作游戲的經典,體育老師應根據授課班級小學生的年齡及身體素質,設定合適的人數進行游戲,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這一游戲不僅要求學生的步調一致,而且要求每位學生具有全局意識與協作意識。同時,游戲過程中要分析其他分組成敗的原因,并進行及時總結,而后商討對策,使本組能夠避免他組的失敗。在分組游戲過程中指導老師還應適時的渲染比賽氛圍,調動每位學生的斗志,可以通過設立獎品的形式來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積極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的思想與日常所接觸的事物也大有不同。體育游戲活動也不能一直沿用數年前的傳統游戲,只有與時俱進,開發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的體育游戲活動才能真正讓其感興趣,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可以將以往的“老鷹抓小雞”“跳田字”等游戲進行改進。如將“老鷹抓小雞”這一游戲活動改為“撕名牌活動”,模仿跑男中撕名牌環節,將學生分組進行撕名牌對抗,既能有效促進小學生體能發展,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協作精神與競技精神。另外,可以引進民間游戲活動,我國許多民間游戲均是經歷歷史的沉淀流傳下來的集中了廣大民眾智慧的益智游戲。如“搶花炮、花式跳繩、騎竹馬、踢毽子”等游戲活動,不僅有助于小學生體能的發展,而且有助于繼承發揚民間體育文化。在引入民間游戲活動過程中,由于地域差異,各地方特色與規則大不相同,體育教師應對本地傳統民間游戲進行充分調查后,對游戲進行改編、創新,令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如“花式跳繩”游戲,可以由老師進行示范,而后選取跳的較好的同學作為隊長,并依次進行均等分組,限定時間進行幫扶教學,而后最終進行比賽,最終完成最佳組獲勝。通過“花式跳繩”游戲活動的進行,不僅增強了其心肺功能,而且增強了同學間的互助精神,有效提升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小學生不同于初高中學生,其生理與心理均未發育成熟,因此,其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這便要求每位體育老師要時刻注意小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在體育課程及體育游戲活動的設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一點,重視游戲的趣味性與可持續性,進而保證小學生能夠專注、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中。此外,小學生對于長跑及耐力訓練大都無法有效堅持,這不僅同其自身發育有關,而且同老師的教學方式有著莫大關系。對于體能發展急需提高的學生,體育老師應著重對其進行耐力訓練,可通過設置跑步競賽,跑步接龍等游戲,同學生一同進行耐力訓練,進而強化其體能發展。
總之,將體育游戲活動應用到體育體能發展中來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其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體能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體育游戲活動還兼具規則性與多變性,能夠在促進小學生體能發展的同時培養發散思維與規則意識。因此,廣大小學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小心體育游戲活動的開發與研究,有效利用體育游戲活動來促進小學學生體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