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鳳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民族小學,云南 普洱 676299)
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實字教學,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的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這個要求對于7、8歲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往往費時費力地一個一個字的硬記,還經常出現寫錯別字,對生字記不牢,記不準的現象。如何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學習效率,解決漢字初學繁難的問題呢?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識字教學,探究出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識字質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適應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普通教育的質量和國民的文化科學素質,從50年代初就開始了小學識字教學的改革實驗。60年代初,“集中識字法”和“分散識字法”是具有代表性且影響頗大的識字教學流派,帶動了我國小學識字教學改革實驗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現,至今,仍是活躍于小學識字教學界的重要教學流派。所謂分散識字就是分散教,集中練,邊識字,邊閱讀,生字隨課文分散出現,結合課文來交。進入80年代,先后出現“注提識字法”(即“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法)和“部件識字法”等。
通常,我們在進行傳統識字教學時有以下幾種常見的識字教學方法:
集中識字法是以漢字構形規律為基礎,直接繼承了我國“三、百、千”的蒙字識字教育經驗,采用“基本字帶字”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
分散識字法采用“多讀課文多識字”的方法,特別突出 “課文語言環境”這個要素,從改革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入手,將識字視為閱讀的開始,寓識字于閱讀教學之中。這種識字法的優點是:文章看得多,識字量大。
歸類識字教材改漢字的個體教學為群體教學,在編排上以歸類形式批量識字,以短小韻文和課后作業鞏固強化。在教學中要遵循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在識字的過程中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同步發展,實現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益的成批識字。
許多人認為中國兒童少年閱讀起步還是漢字擋路,若不加分析,從表面上看,漢字確實音、形不一,很難自學,而且許多字筆畫繁多,若學字速度加快,還怕產生錯別字。于是讓入學兒童先學漢語拼音,驗收過關后才教學漢字。
教學中遵循“先易后難”的教學規則是正確的,問題在于哪些字是容易學的,哪些字是難學的,歷來有分歧。有人認為筆畫少的、字形簡單的字容易學,應先學,因此,許多教材中大多數是先學: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學字形復雜的字,一般先學獨體字,再學合體字。但實踐證明復雜的漢字能幫助記憶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臉一樣,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忘記。
有些教材在小學生初學漢字時,在所學的字上都配有相應的圖,認為學漢字應該從“看圖”開始,不讓學生產生漢字難學的情緒。漢字是象形文字,為提高學習興趣,有些字在初學時可以介紹它的演變過程。
學“四會”字時,教學的重點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記憶和書寫上,對鞏固漢字是很有效的。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1.彌補教師示范技能的不足
由于多媒體的運用中,采用了聲音導入機制,因此可以利用計算機聲音來代替老師的讀音,這對于農村地區,特別是地方口音濃重地區更有意義。在利用粉筆進行板書時,教師的字體端正與否,筆畫筆順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寫字。所以用計算機代替示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師將有助于提高整個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
2.促進課堂效果的提高
雖然整個多媒體教學設計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但對于40分鐘的課堂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的特點,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計算機這種交互性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可以解決由識字量少,識字時間晚而對閱讀造成的影響。
1.把握學生的注意力
在利用課件教學時,一方面我們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聲音、圖象,動畫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思維能跟著教師的教學的思路進行,但另一方面,過多色彩的使用及動畫的引入,將反而會影響對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
2.結合實際,追求實效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音響媒體有利于聽、說能力的培養;光學媒體有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們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媒體。
3.及時反饋調控
多媒體教學要求及時反饋,以進行調控。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是符合學生的認識心理規律,有利于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將有利于克服傳統識字教學的不足,對于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促進學生識字量的增多,為更好地解決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幫助,為解決我國目前識字教學“高耗低效”現象提供了改革經驗。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將更多地用于我國教學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