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英
(江西省崇仁縣巴山鎮第二小學,江西 撫州 344200)
語文作為中國人的基礎教學科目,在各個學科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的語文水平時時刻刻都代表著中國水平,孫中山先生有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成長規律,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秩序是實現小學語文教育平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語文教師必須熟悉了解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并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課堂及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顧名思義,教師是課堂的領導者及組織者,教師指導對于學生有條理的學習至關重要,老師創新教學觀念,突破傳統教育束縛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基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學習指導,督促學生學習進步,實現全面發展。而現今的語文教育,教師指導不足,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低,積極性差,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意識到這一問題,創新完善教學思想,多指導學生學習,以學生為本改進語文教學[1]。
環境影響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領導者,但絕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說教家。就語文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應與學生交朋友,多和同學交流談心,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平等對話,才能形成心與心的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著名青年教育家魏書生每次給學生講課時強調的都不是抓緊時間進入學習狀態,而是先與學生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和學生成為無話不說的知己。[2]因此,下面的學生便放松狀態,變得無所顧忌,也使他的教學課堂變得生動,鮮活。
現今語文教學內容多半枯燥乏味,而教師的職責就是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鮮活。教學設計都是循序漸進的,需要考慮學生的情感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師應巧妙的設置教學內容,如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教師提出問題,亦步亦趨的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逐漸答出正確答案;還可讓學生分組討論,激發學生發散思維,得出多元答案。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教師應引導學生多用修辭,名言等,使文章更加有色彩,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3]。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寬松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因此,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音樂等多種手段,營造寬松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更加放松的方式投入學習,然后再提出系列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探索知識,集中精力得出答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4]。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遇到的問題,心理狀態等,更加高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結合小學生的個性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老師教學探索的基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教學的基礎,語文課堂是學生和老師交流的平臺,因此,教師應把握好課堂教學,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主體地位。
為了開展高效語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創設思維情境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不錯選擇,創設思維情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社會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勇敢提出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5]。
興趣是關鍵,對一個事物產生興趣是去做好它的前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而課外拓展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現代教育,書本知識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所需,將教育內容向書本外知識擴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項活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尤為重要,加強課外拓展,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推動課堂進行的更加快速。
小學生通常心智還不成熟,小學階段是學生打造語文知識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重要時期,小學教師必須積極探索高效課堂的方式方法與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同時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語文課堂環境。教師的教學理念是推進教學進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培養創新思維,不斷革新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更正。不斷在實踐中總結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建立健全教育體系,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及學習積極性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