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南
(貴州省黔西縣第六小學,貴州 畢節 551500)
校本課程是指具備校本文化和個性化特色的課程活動,而小學校本課程主要是基于學生“雙基”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出發從而構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進步[1]。而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可以針對小學的校本課程進行科學的評價,對課程理念進行有效的引導,為小學生指引人生發展目標,同時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校本課程,以學生為發展中心,實現國家、地方、學校等多級課程體系的融合管理,構建具有高適應性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因此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是指對校本課程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進一步體現出以學生為發展中心、以完善課程為目標的課程評價體系,是以完善學生人格和個人健康發展為目的的教育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現階段進行人才的培養主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充分滿足現階段廣大社會對于各行各業人才的需求,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從道德品質方面都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人才應用理念。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以培養出“什么樣的人”為主要目標,現階段的小學教育已經擺脫了傳統模式化的培養策略,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個性發展,還有學生所能夠具備的某種優秀能力和必備品格,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特質,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更專業、更有特色、更能適應時代變化[2]。這種人才培養目標符核心素養發展的總體目標,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彰顯出學校教書育人的特色。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管理體系,對于新課程管理體系旨在增強學校對學生的適應性,使學校的教學能夠充分的滿足學生的自主權利,使各地方學校能夠因地制宜、開展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在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使學生的學習權利不受剝奪,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步。因此通過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能夠更好的評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人格完善程度、品質形成效果和個人才能發展程度,能夠為校本課程的科學有效開展指出正確的方向。通過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是的評價目標更加全面,由偏重學生的知識評價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進行評價,使評價方式更加公平合理,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全程評價,不再局限于某一點,標準判斷學生的素質高低,滿足學生成長的健康情感要求。評價方式和評價理念也更加多元化,能夠更有效的展現出學生的優秀和積極向上的一面,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同時也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他人。最后通過校本課程評價體系進一步指導校本課程更科學更多樣化的發展,滿足學生成長和人才培養的需求。
在小學進行校本課程評價體系建設時需要選擇正確的評價中心,這樣才能夠結合學生的人格素質以及綜合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使評價結果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出指導。傳統的校本課程評價過分注重對學生知識的評價,評價的內容過于單一,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過于單一,冥滅了的學生除知識能力發展以外其他素質和能力發展的潛力,雖然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這種評價體系嚴重忽略了學生健康品質的有效性,使學生的積極品質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3]。因此我們在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建立科學的評價中心,滿足學生積極品質發展的需求,將學生習得能力的評價進一步轉化為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評價,將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轉化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將對學生的過去進行的評價轉化為對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評價。同時對有高尚道德和優秀品質的學生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進一步鼓勵和促進學生積極品質的發展,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
學生的積極品質培養包含更多內容,既需要通過德育教育同時也需要通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通過多方面能力的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為了有效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進步,就需要我們在進行校本課程評價的過程中完善評價過程,徹底打破階段性的評價和結果評價的方式。完善評價過程即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有效的結合,對學生的學習、德育以及個性化特點進行全程追蹤和全程綜合評價,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不基于任何一時的表現,從學生的課堂發言、師生配合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效果以及課外的學習積極性、生活主動性、生活獨立能力,還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表現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多細節全過程的評價,從而結合這一評價結果引導學生積極品質的形成。
只有多元的評價體系才能針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的評價導向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品質形成和行為發展。而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師生互評,也可以實現家校互評,使得評價視角更加廣泛,評價內容更加全面,進一步得出更公平更公正的評價結果,引導學生具有更良好的行為規范,為學生構建和諧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培養學生擁有積極的品質。
構建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是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品質的有效策略。通過科學的評價中心完善的評價過程以及多元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學習結果都能夠以評價結果為導向,向著正確的方向積極的發展,最終形成更積極更優秀的學生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