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玉珍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獸防站,西藏 林芝 860500)
正食鹽(氯化鈉)雖然是維持生豬正常生理活動必需物質,但是生豬若攝食含鹽量過高的食物,則可引起中毒甚至于死亡。豬食鹽中毒病是農村養豬生產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可給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養豬場負責人自述,該批豬購自同一合作社,目前已飼喂20天,前期無任何癥狀,今早突然全部死亡。平常飼喂玉米、麩皮等配合飼料,補充飼喂從某食堂拉來的泔水。合作社自述已經打過豬瘟疫苗;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豬口蹄疫疫苗。
該養豬場為半散養模式,豬圈和運動場相連,喂食地點在運動場邊緣。食槽內尚有剩余食料,眼觀為火鍋湯底,留取部分做化驗用。飲水有引水槽,每天添加一次,自由飲用,現已干涸。
死亡豬只膘情適中。剖檢3頭,可見胃及十二指腸黏膜水腫、出血、局部脫落,有較多大小不等,形狀不定的潰瘍病灶。胃底粘膜大面積淤血和出血;腸管黏膜外觀呈彌漫性出血,腸內容物呈黃紅色,內臟其他部位未見明顯病變。采集部分胃內容物送實驗室化驗用。
腦、脊髓有的部位有充血、水腫;腦回不明顯,有水樣光澤。采集2 mL腦脊液做實驗室化驗用。
初步診斷與食鹽中毒有關。
食鹽含量測定參照賀秀媛等的方法進行[1]。配制0.1 mol/L AgNO3標準溶液。分別稱取食槽內樣品和胃內容物樣品10g,精確加蒸餾水200 mL,磁力攪拌器攪拌15 min,靜置30 min,移取上層清液20 mL于2個10 mL離心管中離心,3000 r/min,離心10 min,2個離心管中共取出10 mL上層清亮液體于錐型瓶中,加10 %鉻酸鉀指示劑1 mL 搖勻,用于滴定。當溶液從黃綠色變至粉紅色即為滴定終點。
計算公式:

式中:C=0.1 mol/L ; V2=200 ml;M=10 g; V3=10 ml;V1 為滴定時硝酸銀標準溶液的消耗量,mL。
結果顯示,食槽內樣品食鹽含量達到5.6%;豬胃內容物食鹽含量達到3.8%;腦脊液中NaCl含量達到了1.8%。
食鹽是動物機體內必需的礦物質,在動物飼料中添加0.3%~0.8%的食鹽可提高始于、增強代謝、促進發育,但當動物采食食鹽過量或飼喂方法不當,尤其是限制飲水時常引起食鹽中毒。
經了解前日部隊過國慶節,食堂所供應食物為火鍋,所剩火鍋湯底被該豬場利用來喂豬。豬未吃完的湯底,經蒸發,食鹽含量變得更高,達到了5.6%,而胃內容物的食鹽含量也達到了3.8%,遠遠超過了允許添加的食鹽含量。再加上投喂后無人照看,飲水用完后沒有再添加,因此導致了本例食鹽中毒。
食鹽中毒的機理目前有3種學說,即:鈉離子中毒學說、水鹽代謝障礙學說、過敏學說[2]。鈉離子中毒學說認為,細胞外鈉離子濃度升高,“鈉泵”作用不能維持。細胞內鈉離子向細胞外液的運送幾乎停止,腦水腫進一步加重[3]。
水鹽代謝障礙學說認為,大量食鹽從消化道吸收后,造成高鈉血癥,血液和腦脊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液減少[4]。血液中水分以及某些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等也進入腦脊液和腦細胞,造成腦水腫,并出現神經癥狀。
過敏學說認為,鈉離子作用于腦細胞后,一方面刺激腦細胞引起神經癥狀,同時腦細胞釋放化學趨向物質——組胺、五羥色胺等,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在血管周圍聚集,形成“袖套”現象[2]。
豬食鹽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癥狀,不安、興奮、轉圈、前沖、后退,肌肉痙攣、身體震顫,不斷做咀嚼運動,口角有少量白色泡沫。口渴,常找水喝,直至意識紊亂而忘記飲水,少尿。后躺臥,四肢做游泳動作,有時出現犬坐姿勢,呼吸迫促,脈搏快速,皮膚黏膜發干,出現陣發性驚厥、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5]。
根據病畜有攝入大量食鹽,同時飲水不足的病史,結合神經和消化技能紊亂的癥狀,做出初步診斷。
根據腦脊液中Na+濃度可確診,如果腦脊液中Na+濃度超過160 mmol/L,即氯化鈉含量為9.35g/L就可以認為鈉鹽中毒[2]。本病案中,腦脊液中NaCl含量達到了1.8%,即18g/L,遠遠超過中毒劑量,因此確診為食鹽中毒。
目前食鹽中毒無特效解毒藥。治療要點為排鈉利尿。本病案由于發現較晚,中毒豬只全部死亡。
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添加食鹽總量應占日糧的0.3%~0.8%。在飼喂鹽分較高的飼料時,應嚴格控制用量并供給充足的飲水。尤其是飼喂泔水的動物,必須做好食鹽中毒的預防工作,否則會造成較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