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文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分院,浙江 溫州 325000)
傳統民居是中華民族建筑和文化內涵的載體,是歷史的有形見證,其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
隨著經濟快速迅猛的發展,傳統民居就單單在功能空間格局上就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大多傳統村落舊民居普遍出現兩種現狀:一、空置,人們為了生活的需要新建民居或者去往城鎮生活,村落空心化現象嚴重,無人居住和管理的舊居情況破損越發嚴重,甚至倒塌;二、破壞性改造,越來越多的居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對傳統民居進行改造,但是由于缺乏理論的指導,在改造的過程中往往就容易出現盲目跟風現代城市建筑。
溫州古民居數量龐大,僅永嘉第三次文物普查顯示,除聞名的芙蓉、蒼坡等古村落外,新發現的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和近現代建筑就有1400多座[1]。但是也和許多地區一樣,在城市化的更新中,傳統民居文化和地域特色也逐漸消失。
受地域和氣候的影響溫州地區傳統民居也有著自己的特色,在建筑布局和形式上,為了調節微氣候,溫州民居多為合院式,其中以三合院較多,平面基本形制有“一”字形,“凹”字形,“口”字形,“H”字形,“曰”字形[2],有些較大的民居是以這些基本單元組合排列形成更大的平面布局,屋內各空間開敞通透,在裝飾上室內大量采用空透的裝飾構件,如雕刻的門窗、窗格等,不僅具有通風換氣的作用,還能更好地接受自然采光,通過自然采光在窗格上打出的極具裝飾性的光影效果。
在梁架結構上,受地域和所受文化的影響各不相同,受江南建筑和福建民居建筑影響的包括永嘉、樂清、瑞安、包括蒼南、文成等部分的區域,梁架結構以抬梁式居多,梁架上裝飾雕刻不多,崇尚樸素,受福建閩東建筑影響的泰順大部分,蒼南西南部等地區,在梁架結構上多采用穿斗式,民居山墻造型較為豐富。
在材料的選用上,溫州傳統民居建筑就地取材,溫州盛產竹木,溫州古民居建筑以木結構為主,除竹木外,溫州地區還盛產石材,部分建筑地基、臺階、墻身等普遍用石塊砌筑,靠海區域古民居,如洞頭,建筑依山勢而建,地基外墻以石塊砌筑,墻體厚實,民居建筑層高低矮,主要是地域臺風的影響。
在裝飾圖案上,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古民居窗飾上常常以喜鵲作為裝飾題材,而且大多與梅花同用,構成喜上眉梢,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蝙蝠、銅錢等也常用作窗飾。除此之外,在格柵門、梁架上,會雕刻有代表著健康長壽的福壽祿、桃,代表著多子多孫的石榴,寓意著美好愿望的鯉魚躍龍門、麒麟送子等,還有幾何圖案也是常用的裝飾圖案。但是在裝飾的部門上,大多裝飾在門窗、梁架上。
人類學家納爾遜.格雷本“傳統文化極有可能在旅游/現世主義與消費主義的重壓之下被吞噬掉。”[3]
筆者走訪了溫州的一些相關傳統村落,發現“空心村”現象嚴重,村落中只有留守老人和孩童,筆者與洞頭區一村落老人進行了訪談,通過與老人的訪談得知,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生活結構發生變化,很多年輕人不再傾向靠傳統漁業和種植業作為唯一的生活來源,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工作,年輕勞動力的缺失導致村落得不到好的發展,再加之,部分民居長時間無人居住打理,民居出現嚴重的倒塌現象,尤其是內部的損壞,這不僅僅只是人口的流失,更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流失。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傳統的民居空間格局不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比如,傳統民居的內部居住空間對客餐廳等生活空間并沒有很明顯的分區,整體沒有進行過規劃設計,看起來凌亂,還有廁所在民居建筑室外,通過與老人的訪談也是了解到,部分老人還是希望對民居進行改造,裝飾的好看舒適,讓年輕人多回家住住。生活的功能區沒有辦法得到全部的滿足,久而久之會讓生活在該空間的居民感覺到生活不便利,部分空間就會被閑置廢棄。如永嘉縣部分村落因為是古村落要保護,室外廁所和以前所建的豬圈空間即使被閑置也不能隨意拆除,但是因為長時間的閑置也顯得尤為荒涼。
除了“空心村”的出現,部分村落出現破壞性的改造和亂拆亂建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隨著人口的發展,原有的民居空間擁擠,居民迫切希望擴大居住空間,也希望各功能空間符合現在的生活需要,例如有室內的獨立的更現代化的浴室、有獨立的客廳、休閑空間等等,但是又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進行統一的規劃指導,所以出現了隨意的破壞性的改建,甚至是拆舊建新的情況。
還有部分村落進行了旅游開發,但是在村落旅游管理上疏于過多的管理,也是造成了部分民居構件的破壞和遺失,對民居建筑的保護也是造成了影響。
根據傳統民居的現狀情況,傳統民居現有的居住空間從空間和功能布局、分區等方面都表現出了與現代生活的不適應,所以傳統民居改造已經呈現出必然的趨勢。那么民居就可以在對其特色進行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下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入手進行改造,一是,對傳統民居進行重新的功能布局和規劃,增加一些現代生活所需要的生活空間,使之更符合現代化的生活需求;二是,進行民宿化改造,因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人們更加的注重休閑、向往自然。為了讓在高強度生活節奏下疲憊的人們身心得到放松,我國休閑旅游業也朝著返璞歸真的方向發展,各地因地制宜的開發了各式各樣的休閑旅游活動,其中返璞歸真的生活、古老的傳統文化也成為了吸引游客的手段,其給民宿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傳統民居進行民宿化改造既會給民居帶來生的發展,同時能帶來就業和經濟來源,能解決村落居民就業問題,減少“空心村”日益嚴重現象的出現,因此,目前越來越多沿海地區村落或者是有著旅游資源的村落民居都被改造成民宿,如溫州市區藤橋鎮“小岙甌宿·一瓢居”就是將村內閑置棄用的有著古樸韻味的古民居統一流轉修繕開發,該項目還計劃將其它閑置民居一起進行改造,共十八幢,改造成特色民宿群,取名“小岙甌宿”,另外,洞頭、永嘉等地區也都有不少舊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
對民居的改造上為了更好地完成對民居的改造,達到對傳統民居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民居特色,那么就要做到統籌規劃,進行合理布局,因此對民居的改造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舊民居的改造,要保證不會對附近環境和建筑風貌造成破壞和影響。民宿要依托旅游資源而或,以充分尊重本地區自然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作為根本出發點,在改造的過程中以保護和凸顯本地生態環境和本土文化特色為核心,打造出一個更富有價值的環境,能使民居更具有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對傳統民居的民宿改造,首先應該了解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對其相關內容進行挖掘,打造出更符合當地民居和文化特色的空間,更好地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基礎上追求美的體驗。
對于民宿改造而言,鄉村旅游是一種以體驗式為主的旅游形式,具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就其自身本身就是旅游資源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民居進行改造設計時,應盡量保證民居的傳統元素和本色。在改造過程中,在材料的選擇上,盡可能地就地取材,既能省造價,同時還能使設計更貼合當地的環境。溫州盛產竹木、石材,改造時盡可能的選擇石材和竹子這類生態環保材料,搭配使用現代材料,根據美學原則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設計出具有美感的、符合當地審美的,貼近傳統民居特色的設計風格。
在改造設計中,要考慮到居民的懷舊心理,不要一味地去除舊物件,舊物件一般都帶有歲月的印記,或者居民的回憶,比如一些舊的家具、酒缸、水缸、籮筐等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建筑結構上無法繼續使用的梁架,或者門窗上的部件等,都可以通過設計讓它展現出新的生命力。既能減少投入還能更加充分的凸顯本土性鄉土性。
舊民居的功能空間不再適合現代生活的需求,針對自住民居,我們在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居住者的年齡結構,常住人口構成,針對人口構成和他們的生活需要設置相應的功能區域,老年人的居住空間宜設置在一層空間,包括生活功能空間,廚房、餐廳、客廳、衛生間等區域,考慮居住者的生活節奏進行布局。小孩房也考慮設置書房、休閑區等區域滿足小朋友的生活需求,對原來的空間進行合理的各空間的劃分,能增加空間的私密性和實用性。針對民宿來說要進行合理的分區,滿足入宿者基本的住宿和娛樂交流空間,進行合理的動靜分區,使居住者得到更好的體驗。
舊民居大部分在色調上樸素簡單,裝飾簡潔,在改造設計上要注意符合當地居住者的審美,可以使用當地人們常見的物品作為裝飾使用,比如臨海區域居民的漁民畫、海上作業的工具等等,在搭配相應的綠植,是生活空間更舒適。
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因所處地理位置原因,受臺風影響嚴重,民居墻體以石塊進行砌筑,墻體厚度450mm左右,整個建筑層高低矮,在2100mm左右,內部結構保存相對完好,通過對民居的實地調研,房屋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問題:1.空間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區沒有明顯的區域劃分,缺少一些功能區域2.燈光照明條件差3.地面墻面用材老舊,與時代脫節4.色彩暗沉,風格不統一5.家具布局不合理,部分家具需更新6.陳設裝飾品選用隨意,而且缺少陳設品,整體的居住環境舒適度不足,目前該棟民居僅有老人居住,通過與老人的訪談,如果進行改造,迫切需要對室內功能區域進行重新的劃分,滿足現代的生活方式,給子女回家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氛圍。

功能布局上,對功能空間進行了整體的重新布局,一、二層空間進行了公私分區,將一層空間作為公用空間,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放在一層空間,考慮到老人是主要的居住者,為了老人的使用方面也將老人房設置在一層,將老人的活動區域設定在一層。二層作為老人孩子的房間,設置有兩間帶小孩空間的臥室,設置有二樓的起居室和書房(兼做畫室),整個設計方案考慮到居住者的使用進行了空間的設置,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圖:)。

舊物新用上,考慮到老人有個別舊的桌椅、床等家具,籮筐等生活用品有著回憶在不舍丟棄,在設計中將其進行了使用,尤其是籮筐用作了墻面裝飾,更具裝飾性和意義。
色調風格和材料的使用上,就地取材,多使用竹木,顏色素雅,更傾向于使用材料本身的原木色。部分墻面用石塊進行肌理造型,突出質感和當地特色。
在陳設品的選用上,選用具有當地特色的漁民畫和綠植搭配使用,營造室內舒適的氛圍。

本次研究中從民居特色、現狀研究、改造原則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相對淺顯,對傳統民居的改造與民宿改造如何在保護和傳承當地民居特色的基礎上完成適合現代生活需求的設計,相信對設計師來說是個一直需要研究和尋找的答案,筆者也將繼續努力尋找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