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明朗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大屯滿族鄉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253)
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相比,探究性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科學課主要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茖W的本質特征可以看作由兩方面組成,一方面是其過程性特征,即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探究,體現了自然科學的共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對象和追求目標上的特征,以無生命的世界為主要研究領域,力圖確認世界最基本的原理,追求內在的統一性。科學是在不斷追求認識統一性的探究過程中發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尋求事物的本質特征及統一規律的思想方法是科學的本質特征,是科學教學首先要體現的??茖W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科學探究關注的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相比,探究性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科學課程難教又難學,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存在差異,這是科學教育領域面臨的共同難題,表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許多研究者關于探究式教學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探究式教學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和發展過程。在科學教學中,科學探究將科學科的探究本質與學生學習的探究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體現了科學教學的本質特征。學生從原有的認識出發,積極參與尋找解釋和答案的過程,真正成為探索科學世界的主體。科學探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內在動機,充分發揮學習的潛能。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要明確研究的問題,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做出假設或預測;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共同討論證據、比較結論以及把自己的結論和科學知識進行比較和建立聯系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觀點和新的思維方式,主動地構建、修正或放棄自己原有的認識和解釋,從而擴展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這個過程涉及到深層次思維過程結構的重組和元認知意義上的建構,可以提高學生的質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強他們對自己學習的控制和責任感,從而更加有效地學習科學。
探究的基本特征是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并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圍繞教學內容提出科學性的、并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問題要與學生必學的科學概念相聯系,并能引發他們進行實驗研究、收集數據和利用數據對科學現象做出解釋。根據確定的探究課題,設計科學的探究計劃和方案。探究計劃應包括探究的課題、實驗器材和資料的準備、探究的程序與過程(包括觀察、實驗、信息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通過怎樣的分析整理得出探究的結論、以及怎樣對探究過程進行評估和反思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探究方案,利用觀察、實驗和其他的方法與技術,收集數據、資料和信息。
學生相互交流信息對構建個體和群體的理解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學生公布自己的解釋時,別人就有機會就這些解釋提出疑問、審查證據、挑出邏輯錯誤、指出解釋中有悖于事實證據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觀察提出不同的解釋。在討論中往往引發新的問題,導致進一步的求證活動和最終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共識??茖W科技論文的寫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科學探究報告、設計表格、圖像(包括應用計算機進行設計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盡可能使用已有的科學知識和較為準確的語言科學地表達自己的探究成果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索和科學實踐的過程和方法。
(一)創設激發好奇心的問題情境。探究性教學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實物、模型、演示實驗或電教媒體等來創設問題情景,以喚起學生注意,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精心設計,使探究的問題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直至獲得新知。
(二)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搜集事實、參加實踐、親自觀察實驗與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去獲得知識。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條件,提供有結構的、能揭示自然現象間的某種關系的材料。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點,根據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去尋找材料,選擇材料,適時適量提供那些與揭示科學概念有關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時有安全感并適合學生自行探索的材料。
(三)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茖W探究性學習需要一個寬松民主的人際環境、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教師是這種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和示范者。教師必須用自己的語言去影響學生,把學生置于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使其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
科學探究的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既需要教師在知識結構上不斷更新,在教育理念上的進一步提升,更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和實踐積累,為科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