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占穩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韓莊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加強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教師通常會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導學式教學法是在新課程要求下提出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現在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通過對導學式教學法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對其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
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高效性教學方法,是我國教育行業前輩們經過多年總結出來的教育產物。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師生間缺乏互動,學生處于被動式學習狀態。而導學式教學法卻大改傳統教學法的模式,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幫助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課程當中,數與代數的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相當高的教育價值,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有較多的問題存在。例如,教學過程通常與生活實際脫離,課堂教學時有較多的計算以及推斷過程,學生難于理解問題的本質。導學式教學法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進行“千克與克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儀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稱量工具向學生展示,然后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稱的辨認,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對它們的共同作用總結出來,從而引出教學內容中的“質量”一詞,再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產生如何比較質量大小的疑問,然后引出質量單位。教師再對質量的單位進行內容闡述,讓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最基本的了解。然后將實體道具天平稱引入課堂當中,并拿1千克的鐵塊以及鹽、蘋果讓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質量,再對他們進行提問,比較相同質量不同類的物體在數量上面的不同,讓他們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內容的記憶。然后再對他們進行提問,讓他們總結出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有無直接關聯。最后再對他們的課堂內容進行總結,讓他們深刻記憶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圖形與幾何”教學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重點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與推理能力。傳統的小學課程幾何知識內容,通常注重的是計算過程,往往忽略了空間觀念的形成。圖形和幾何的內容可以具體區分為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測量、圖形變換及相互位置關系、有關空間與圖形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測量四個方面。教師在用導學式教學法進行授教時,要注重打破學生的思維模式化。
例如,在進行“周長與面積”的課堂教學內容時,可以先創造出一個情景來進行問題的導入,如通過和學生講故事,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對學生提出一個圖形周長不變怎樣增大它面積的問題,然后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小組成員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進行討論之后,再對他們的討論結果進行統計,再使用相關工具,如繩圈、玻璃珠將繩圈圍成不同的形狀,然后將玻璃珠放入繩圈里面記錄下各種形狀放進的玻璃珠數量。讓學生進行數量比較,從而得出實驗結論。再將實驗結論與討論結果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最后教師再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進而起到加深學生印象的作用。
在進行“統計與概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建立其數據分析觀念,了解隨機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理解隨機現象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概率與統計的使用,了解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并具有實際操作能力。
在“統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情景設置的方式來提出問題,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具有數量單位的多媒體動畫,然后對學生提出提問,讓學生進行歸類,然后對學生進行課本基礎內容的講解,從而導入統計的概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知識。
現代數學教師的教學觀不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且更重視數學教學的育人性。教師的數學管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數學的看法,因此要想讓學生喜愛數學,就必須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導入式教學法是本土的優秀教育思想,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總結出了很多的優秀成果。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課堂的適用性進行分析,得出“將導學式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課堂是切實可行的”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