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美
(河北省靈壽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靈壽 050500)
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所以,要達到和諧共鳴的最佳效果,師生的溝通交流至關重要。許多教師都在辛勤的耕耘著,但是我們的教育卻經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調查研究發現:這與教師的人際溝通技能的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溝通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要學習的,與學生溝通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多年的從教經歷告訴我,真正的教育,應該與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各學科教學應為學生的“探究”“發現”“研究”創造空間。綜合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學習主題利用一切時空,甚至是超時空的學習資源,整合一切力量,進行有選擇的學習研究和整體建構,從而獲取知識,豐富知識。形成能力,養成良好品德,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實施綜合性學習的同時,要善于溝通學生,努力使他們實現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強調再發現知識的過程。良好的文化體驗是培養創新性思維的溫床,同時,學習活動中的困難或實際問題也迫使職教學生不停的變換著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創新式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自由地飛翔,不斷地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使發散性思維、跳躍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要了解學生,為學生提供準備學習的條件。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知識技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同時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條件,幫助學生做好學習準備,以達到成功。同時,教師設計教學策略時,還應該對學生準備活動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的結構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筆者認為與職教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嘗試:
第一、要真誠的與學生溝通。溝通最忌諱的是一臉死相,營造出真誠氛圍,學生才能將真心話告訴你,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進而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的真誠不僅表現在與學生溝通時,更重要的是在平時教師就要給學生一個真誠的印象,真誠是教師人格的顯現。真誠的贊美他們,贊美是溝通的潤滑劑,贊美會讓他們把正確的事情再做下去。
第二、要善于和不同類型的學生溝通。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成績優秀的、雖學業平平但循規蹈矩的學生教師都比較喜歡;而那些后進生或者有著不良紀錄和嚴重缺點缺陷的學生,很難獲得教師的喜歡。他們都具有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的性格,有的甚至刁鉆古怪,以為難教師為樂。眾多教師沒有想過,在他們搞惡作劇的時候,也是他們希望引起教師注意的舉動啊!只是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太合適的途徑。這也說明了在他們渴望引起注意,內心更渴望上進,希望能同那些優等生一樣,成為教師目光的焦點。此時,就需要教師對癥下藥根治問題,去發現他們的優點,讓他們在“我也是好學生”的心態中獲得進步。
第三、要平等的與學生溝通。溝通就是使雙方連通。既然是使雙方連通,那么連通的雙方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實際的溝通當中,教師往往充當一個先知先覺者、道德標準的評判者或者充當事后諸葛亮在那指指點點。這些姿態都是錯誤的。教師要善于換位思考,所謂換位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教師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了解他們,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在處理問題時才能公平公正。教師要敢于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樣在你的闡述中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第四、要利用多種溝通工具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也越來越多。在傳統談話、家訪、書信三大溝通方式基礎上,又出現了電話、手機短信、QQ、微信、電子信箱等方式。要想實現有效溝通還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事情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微信和QQ已成為每一個現代人的重要溝通方式,尤其是學生,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微信和QQ號,由于微信和QQ是在網上虛擬的,因此說起話來方便了很多,并且通過微信和QQ聊天可以更真實的了解談話對方的真實想法。為此,教師可以為班級建一個微信或QQ群,同學們可以不受約束在群里發表自己的看法,既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們。
列.尼·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以說教育成功來源于對學生最大的熱情。教師全身心投入情感,和學生零距離接觸。
貼近學生,跟上潮流,教師不是追星族,但要了解學生追的星是誰;不玩電子游戲,但要知道一些游戲的名字和特點。語言溫柔,打動學生,少一些斥責,多一些贊許和鼓勵,用溫柔、鼓勵的語言去感化學生,打動學生,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優秀的教師不會因為自己的溫柔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師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粗暴而增添尊嚴。實訓指導,交流思想,針對部分學生近期的思想問題,用簡短的、有針對性的、親切的語言與學生交換思想、提出建議,廣泛接受學生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想法,真誠的跟學生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在課堂上扮演學習上答疑解惑的角色,在課余時間還要扮演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朋友角色,以一位兄長或者朋友的身份去跟學生聊天,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相互討論、切磋,去傾聽他們的內心感受,并與他進行真誠的交流,不僅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定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成功的教育,取決于多種因素,教師的愛是根本的,但還不是全部,因為如果這種愛不被學生所接納,師生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的教育增效目的就無法實現。當今社會提出要與時俱進,讓我們握住時代的脈搏,用高度科學的教育手段,細微入情的教育技巧,去感化學生、說服學生、幫助學生、教育學生,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心甘情愿接受我們對他們的教育與培養,讓溝通的橋梁架于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