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攀峰
(河北省邢臺市第八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其發展的各個方面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要加強科學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法制教育和體育鍛煉等各種教育活動,在提升學生各項本領的同時,為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做出努力。法制教育作為當下不可缺少的教育環節,必須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通過查閱相關科研資料和自身的親身經歷,同時結合相應的實地調研結果,分析得出目前中學法制教育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教學組織不規范。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對一些基礎性學科不重視,對一些學科性較強的、對升學有幫助的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學校教育的側重點集中在學科專業教育方面,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思政教育、法制教育等不夠重視。法制教育課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實際的作用,僅僅通過形式上的教育環節結束教學大綱,教學組織不規范,教學模式落后、側重點強。學校不重視,家長不重視,自然而然地造成中學生不重視,對法律知識了解甚少,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是教育理念不先進。法制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備法制精神的人,促進法治社會的構建。而目前的中學法制教育僅僅滿足于首要目的的實現,課堂教育以理論教育為主,重在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而不是教會他們如何使用法律,如何具備法律精神。這種教學理念讓法制教育成為一種負擔,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挫傷法制教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不利于法制精神的培養,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法制教育的長期開展。
三是教學方法不豐富。法制教育應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目前的中學法制教育卻偏離了實踐性這一環節,將教學重點集中在理論方面。中學生僅僅通過單純的記憶法律條文,便可以通過法制教育考試,一旦真正遇到問題,不會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雖說記憶法律條文是法制教育的基礎內容,但學校不應把重點放在基礎內容上,而要通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讓他們學會如何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成為一個具備法律精神的中學生,為法治社會的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法制教育由來已久,國家及政府各級部門對其重視度極高。鄧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學生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因此,中學教育更應該作為我們國家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環,規范中學法制教育的教學組織,改革中學法制教育的理念,豐富中學法制教育的教育方法,重在發揮其實際作用,培養具備法律精神的優秀青年學生,促進法治社會的構建。加強中學法制教育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將中學法制教育置于法治社會構建工程的重要環節之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重申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建設需要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法制教育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學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重點,必須引起政府、學校以及各界人士的足夠重視。中學法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針對學生群體,覆蓋面較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展開,存在一定的阻礙。因此,將其置于法治社會構建工程的重要環節之中,可以減少一定的障礙。通過政策優勢尋求更多的教育優惠,通過政策倡導讓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中學法制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專業人員的指導讓中學法制教育更加制度化、法制化,進一步提升中學法制教育的水平,促進法制教育的開展和順利落實。
二是從中學法制教育課堂入手,提高課堂實效。現階段,中學法制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課堂教育來實現的,因此必須從課堂實效入手,提升中學法制教育的水平。在教學組織方面,規定中學法制教育的課時,確保法制教育的每節課落到實處,堅決杜絕因其他專業課而占用法制教育課時的現象;在教學理念方面,中學法制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律條文,而是要以培養具有法律精神的青年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青年學生;在教育內容方面,豐富中學法制教育的內容,采取多樣的形式,培養更多具備法律精神的中學生,既要讓學生了解記憶法律知識,又要讓學生具備法律思維,學會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實際問題;在教學方法方面,學校的法制教育不要僅僅局限于理論教學,加大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重,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體驗法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