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芳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學,貴州 畢節 552100)
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形勢十分嚴峻,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當成為教育行業今后發展的關鍵點。在當下初中教學的課程規劃中,因為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所以道德與法治課自然成為了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課程。如何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成為今后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
家庭環境是影響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的成長階段接觸得最多的就是家人,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因素。但當下,有相當一部分的初中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1.留守兒童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甚至很多城市居民選擇到更大的城市工作,導致留守兒童現象在農村成為普遍現場。長期缺乏雙親的教育和陪伴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缺乏應有的關心和引導,從而造成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自卑心理和對父母的怨恨心理。自卑心理會導致孩子缺乏正常的交際能力、自暴自棄、在學習上不求上進。而對父母的怨恨心理則會導致孩子疏遠父母、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等。
2.家長婚姻狀況的影響
一個和諧友愛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但是據統計,我國的離婚率已連續17年持續增長。這就表明部分學生的父母親感情不夠融洽,父母在生活中的摩擦、爭吵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還有部分學生的父母已經離婚,就導致他們是由單親撫養或是由單親與繼父繼母撫養。初中生的心理普遍很敏感,部分學生無法接受父母婚姻關系的改變,也無法接受新的家庭成員。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導致部分學生成績一落千丈,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暴躁、易怒、自卑等心理現象。
3.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因為物質水平的提高,部分家長對小孩極其溺愛。溺愛會導致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經受不住半點挫折,心理狀態異常脆弱。部分學生因為家長的一味放縱,缺乏基本的自律,還有一些家長,孩子要什么就買什么,最終導致孩子的物質要求日益膨脹,并出現攀比、炫耀心理。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態度,這是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功能性越來越強而產生的新問題。很有家長因為沒有時間照看孩子或者想利用給孩子玩手機減輕照看孩子的壓力,結果導致孩子對手機日益依賴,特別是初中生處在對什么都感興趣、卻又沒有相應自控力的階段,很容易就沉迷手機游戲,這種現象也會誘發初中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是需要家長和學校協同努力、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
1.學習環境的變化
初中生面臨的學習任務相比小學階段要復雜很多,而且有的會面臨新的學科。有可能導致本來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因為學習節奏的改變變得不自信,從而懷疑自我、甚至自暴自棄。同時,升到初中之后,以前小學熟悉的同學很多都不在一起了,部分開始住校的學生還要適應集體生活。這個階段的學生就需要正確的心理指導,以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環境。
2.家庭環境的變化
當今社會,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特別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很快,是很多家庭從農村搬到了城市、或是從小城市搬到了大城市。所以有很多初中生因為移居,不僅要面臨新的學習環境還要面對新的生活環境,這個過程中也急需相應的心理輔導。另外,近幾年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就是因為近年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導致很多學生的父母選擇了生二胎,部分二胎家庭因此放松了對年齡大的孩子的照顧和教育,讓孩子產生了落差感。
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兒童學生中,部分人因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對自己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這種情況更加需要老師的關注和認可。老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活動中對他們進行引導,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定期通過電話或微信向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近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態,同時向學生家長咨詢學生近期在課余生活中的情況,對單親或者留守兒童等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還可以多組織親子活動或者安排需要家長和學生協同完成的趣味性的課余任務,讓學生們感知到父母和老師的關心,以此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價值觀導向有重要作用。老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同時通過電影、視頻等學生容易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榮辱觀、是非觀,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植樹、看望敬老院老人等公益活動。正確的價值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我們應當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樹立榜樣,言傳和身教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建設和思想品德建設,同時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細致的觀察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構建健全人格、樹立積極向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老師,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家庭教育,利用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