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江西省南昌市實驗中學,江西 南昌 330000)
如今,正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音樂教師是高中課程中一門基礎學科。在近年以來,隨時新課標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音樂教學需求。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系統的角度重新構建音樂課程體系,加強音樂模塊教學及學習單元已經成為了當前高中音樂教學的新方向。加強對高中音樂模塊教學及學習單元的探索,對于提升高中音樂教學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的結構,將音樂課程劃分為六大模塊,其中包括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六大模塊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提升基本的音樂文化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音樂愛好與發展需求,課程選擇變得多樣化,體現了模塊與模塊之間的互相滲透和綜合,同時也反映了新課標改革以來,高中音樂課程的發展方向。
在高中音樂教學課程體系中,目前包含了三個方面,分布是學習領域、學習科目及模塊。相對而言,模塊一個系統的學習單元,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模塊指的是在某一學科內部,具有一定相關邏輯性,并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不同教學單元的模式。經筆者研究模塊構成及學習單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個學習單元可以將課作為基礎形成自己的體系,盡管每一堂課程中會出現輔助教材,這樣也不能將他們分割成兩個單元。單元的獨立性就是要避免課堂被分割。
所謂學習單元,其實就是將教學過程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簡單來說,如果一堂課能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那邊就可以稱這堂課為一個學習單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通常來說,教師們會將一堂課視為一個學習單元,但是卻忽略了這一堂課能否構成一個有有機整體。這種看法僅從課程安排來看,忽視了學習單元的整體性,是不正確的。
具有同類型的知識點或能力項目組成的知識模塊或能力模塊,可以分布看作是一個學習單位。如果分別將課程安排設置成24個課時,那么著24個課時需要連續排列,使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課時之和。
教材是構建學習單元的唯一根據。比如當教師拿到教學材料,可根據課程安排確定教學時間為3個月或一學期,成為一個大的學習單元,實際是對教學時間的延長。比如教師把教學工作按照大的學習單元將教學內容分割成若干個小的學習單元,并針對小的學習單元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明確了學習的階段性。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課程系統相對較為固定。這種穩定性便于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科類型的設計以及課時的安排都相對來說比較緊湊。新課標的逐步實施,將音樂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相融合,從跨學科教學來說,教學模塊及學習單元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以新課標為基礎,加強高中音樂模塊教學及學習單元將持續提高老師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音樂知識并培養音樂核心素養。
經筆者研究發現,音樂教師對音樂鑒賞模塊已經有一定的研究經驗,但是對于音樂與戲劇等其余5個模塊還有待教師們去深入學習研究,這樣才能使相關模塊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參加教研活動,這同時也是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學校應該積極組織老師參加教研活動,對音樂鑒賞、創作、演奏等模塊進行教材教育理念、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系列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深刻感受到教學改革的壓力,提高教學的課程實施能力。
結合當前音樂課程特征以及現有的教學材料,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將模塊與模塊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
音樂鑒賞可以和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將鑒賞模塊中相應的內容與舞蹈模塊相結合,是學生在鑒賞民族音樂的同時,也能參與到舞蹈實踐活動。
此外音樂鑒賞模塊還能與歌唱模塊結合起來,在適當的時候加入合唱環節,培養學生最基礎的歌唱技巧,幫助學生排練合唱作品,并讓學生參與在學校中的文藝演出,培養學生更多藝術實踐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將音樂鑒賞與創作模塊結合起來。正因為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那么就應該通過音樂鑒賞逐步構建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通過為熟悉的旋律重新填詞,即降低了音樂的創作難度,又幫助學生增強了對音樂的鑒賞。
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如何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題地位,這在高中音樂課程的六大模塊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音樂教學模塊及學習單元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從不同的教學模塊出發,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
簡單來說,在新課標下,加強對高中音樂模塊教學及學習的探索,需要學校為師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及資源。同時也要求老師從多方面綜合考慮,科學地設計適合多種課堂形式的教學模塊及學效單元,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