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青燕
(四川省樂山沫若中學,四川 樂山 614900)
“A person in the after life depends on the habit, which is formed in the early life”.所以好的習慣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不僅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主要討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重要性。
作為典型的鄉鎮學校,英語就是學生的弱勢科目,英語水平普遍偏差,主要差在對英語沒興趣,基礎也不好,但終其一點還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老師叫記單詞然后聽寫,他就只會為了聽寫這個單詞而只記住某個單詞,不會根據這個單詞聯想記憶其他相關單詞,也沒有養成復習的習慣。結果學習時間花了,但是收效甚微,到頭來什么都沒學到,這就讓學生沒有成就感,繼而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導致惡性循環,越沒興趣越不想學,越不學英語成績就越差。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習的基礎,這是目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被家人嬌寵慣了,個性倔強,很叛逆。如果老師強硬地管他,讓他按照我們的期望學習,往往會適得其反。但是如果先讓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了學習習慣,也就學會了如何學習。知道了如何學習,英語成績自然就上升了。成績上升了,就會有成就感,跟著對這一科目的興趣就更濃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這一科目有興趣了,自然就想學,也能學好了,最后的結果就一定是好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一旦養成了,就會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受益一生。培根在談到習慣時說到:“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既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英語學習如此重要,那怎樣才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接下來我們可以分為兩大板塊來討論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板塊是理論方面
1.Recognize.”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看到自己知識大廈中缺失的那塊“磚”,也就是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弱項。這塊“磚”可能是詞匯,可能是語法,也可能是寫作能力,但是不論是哪塊“磚”,我們首先需要找出它,克服它,然后將其運用到構建知識大廈的工程中去。
2.Correct.當我們發現了自己學習中的犯的錯誤時應當怎么辦?是聽之任之,懷抱僥幸心理嗎?自然不是,要提高英語水平,就得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能掩蓋錯誤。因為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方法糾正自己的錯誤,我們的英語自然也會在矛盾中得到發展。
3.Review.“溫故而知新”。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待自己的錯誤,我們一定要寫下來,制成錯題集,尤其是那種“英語沒有什么好記的”的想法要轉變,記下自己目前的錯誤,日后翻看并勤加思考,或許我們會看到英語世界之中一片不同的天地。
4.Master.當我們完成認知,改正,溫習這一系列任務時,我們差不多已經掌握了許多對自己而言重要的知識,一系列的知識體系就形成了,這就為我們學習英語提供了較為厚實的理論基礎。
有了厚實的理論基礎,接下來我們要談到第二大板塊——實踐方面,這在英語學習中更為重要。
據研究,大腦構筑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需要21天,所以人的行為暗示,經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這就是人們熟知的21天法則。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一直在被告知要勤于刷牙,這個想法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腦海里,為什么?因為我們告知了大腦這個東西,所以我們便記住了。可如果我們是不愛刷牙的人,這個想法就被擱置了一番,無法實施,這時大腦神經就沒有配合大腦記憶,形不成習慣。而如果我們每天都記住了刷了牙,一個月之后,無需大腦提醒,我們的身體已經會自覺刷牙了。英語學習同樣如此,我們需要將上述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由此形成條件反射。
1.Practice.當我們擁有了前面說的基礎,在做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用實踐來檢驗我們的想法是正確與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學習英語不是“閉門造車”,你知道了一個單詞,你得學會把它運用到作文里去,理解了一個語法,你得把它放到句子中去,學習英語要學會英語,會學英語,更要會用英語。
2.Communicate.英語的學習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學習,而是去發現語言的魅力,在上學期間,我們可能因學習壓力而把英語當成一門死氣沉沉的 科目,而其實英語十分有趣,你走在街上,外國友人向你問路,而你可以用英語贏得他們的贊許的目光,難道不覺得有些雀躍?英語的學習需要養成敢于用英語同他人講話的習慣,這會倍增信心。英語除了是一門科目,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門語言,而語言的用處就是與他人交流,與他人用英語交流可以提升我們對英語的興趣和運用英語的熟練程度。
3.Collect.搜集我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可以選擇用本子記錄下來,也可以用我們的腦子記住,但不論采取什么方式,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切身體會。
當我們完成以上的理論和實踐兩大板塊,我們差不多已經養成了英語學習的好習慣了,剩下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堅持。13歲就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周峰,在談到自身成功的秘訣時總是說是好的學習習慣成就了自己。據說周峰有兩個好的學習習慣,一是量化的學習習慣,他認識漢字,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連走親戚串門也不間斷。一年下來,3000多個漢字,3000多個英語單詞就記住了。二是定時學習的習慣,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得時候玩,一到點就做安排好的事情,從不用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三是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周峰學習時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一發現精神不集中,便馬上做出調整。
當然,講這個例子并非想灌“別人家的孩子”的雞湯,而是希望同學們都能明白一個道理,“合抱之木,始于好木;九層之臺,始于累土”,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萬不可一曝十寒,唯有如此,方能收獲最后一個單詞——su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