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芾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田畈街中心學校,江西 鄱陽 333105)
引言: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項目,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重視這一教育理念,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經驗,借助于音樂的美妙旋律來培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與理解能力,在日積月累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本文將以小學音樂教育為主題,對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簡要的闡釋與探析。
最近幾年,在新課程標準中,“音樂素養”的出現頻率大大提升,已成為整本樂理書的核心思想。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哲學家戴維曾這樣解釋過:“音樂素養等同于音樂理解,而音樂素養是多維度的實踐,而后者在本質上是程序性的和處于情境中的。也可以這樣來表述,藝術性的音樂制作與專業性的音樂聆聽涉及一種多維度的、相關的、連貫的、生產的、開發的和可教育的認識。這就是音樂素養”。音樂這門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構成之一,從音樂課本的革新與教育理念的改變凸顯了素質教育的改進,彰顯了以音樂審美為重點,倡導授課者與受課者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注重音樂的改革與創新,重視音樂與文化的系統性與同一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注重課程的進度,把握課程的深度,積極改進授課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培育他們核心素養。
由于增進音樂核心素養的教育觀念是近幾年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所以一些學校仍舊保持著傳統的,固有的音樂教育觀念。依舊是教師為主體,以教授課本上原有的歌曲和童謠為主,教授思想道德為輔。極少數的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與革新者,要積極改進,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符合學生興趣的新型教育方案。從而進一步培育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們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是,當前的教育模式都是照本宣科,較呆板,機械性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打消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許多的同學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日后的進一步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培養。
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性,為其制定周密的學習計劃,因材施教。從根本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學困生或后進生,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加以引導與鼓勵,如果學生表現的不是很喜歡,很自信,老師不要一味的苛責他,要有耐心地進行教育指導,慢慢改善這一問題,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愛上音樂這門學科,從而提升學習熱情與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音樂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基礎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由此可見音樂的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音樂課程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們要多多注意審美教育,加強這一方面的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教師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來進行授課,在課前可以為學生們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令他們減輕壓力,放松身體,在課上可以放一些陶冶情操的音樂劇來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理解力與感知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
傳統的音樂教學都是以錄音機與磁帶為主,讓學生邊聽邊學,基礎設施較好的學校可能配有電子琴或是鋼琴來輔助學習,但這些都是以課本為主體,進行音樂教學的,沒有什么新意,所以從某些程度上來說是不利于學生們進一步培養音樂核心素養的。
教師想要從根本上培育孩子們的核心素養,就要突破傳統,擺脫束縛,積極編創出新的教學方案。譬如在講《漁舟唱晚》一課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學會聆聽,并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欣賞不同曲調,不同樂器,不同性別的多版本歌曲,加以講解讓學生漸入佳境。教師在進行翻唱時可隨機挑選學生一起演唱,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有效聽課率。歌曲在進行到副歌部分或有難點切分音、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時,學生們可能會出現高音上不去,低音過于低沉,音準達不到規范要求的情況。這時教師要著重講解,耐心示范,生動有趣的進行糾正。在一朝一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特性,因材施教,達到“私人訂制”的教學模式。再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一定會使學生們眼前一亮,吸引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授課者在進行音樂講解時,會出現學生不能同步的現象,因為每個人的理解力與感知力是不同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這樣才會使我們的音樂教學長足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音樂這門學科具有藝術特性,不能呆板、機械的進行教學,同時也不能太急于求成,一次性投入大量的新鮮元素,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們接受無能,抵觸大于好奇,從而得到輸入大于輸出或只輸不出的情況。所以,在進行音樂核心素養培育時,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們少量多次的在課堂上加入新鮮元素,使其逐漸地提高音樂理解力、創造力、感知力與審美能力。學生們不斷的進行積累,教師們不斷的豐富自身教學經驗,不僅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結果,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