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鋒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文物局,貴州 松桃 554100)
引言:通常情況下田野調查是指一種工作方法或研究的一個階段。一般情況下所謂“田野調查”大多是指狹義的概念。狹義上的田野調查,主要是指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圍繞研究對象而進行的田間野外實地調查活動,也即在文化人類學等學科方法論中所稱的“直接觀察法”,是文物田野調查中的主要方法。
普查是調查的一種形式,所謂“普查”就是普遍調查,是對所限定區域或對象實施的全面調查。文物普查是一項以文物為對象的全面調查工作。普查的意義在于其全面性,它所獲取的信息或數據,由于采取了全面覆蓋的方式,所以更具有真實和權威性,而區別于采取抽樣式的調查分析。普查一般都會與權威的統計相結合,對某一領域或某一事物進行比較基礎性的調查、統計與分析,并最終為實施者對這一領域或事物的管理、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文物所涉及的許多學科如歷史、考古、民族、藝術、宗教乃至建筑等領域都與文物研究和保護密切相關。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不同,文物調查所實施的主要對象不是人而是物,如果從這一點而言,文物的調查又有些與自然科學的調查相近似。調查工作基本都是在田野調查階段完成,所以針對調查對象的變化,調查的方式就有不同的特點。發現的過程主要是由未知到已知,通過調查工作將以往所不知道、已被掩埋的地下文化遺存尋找出來,是調查地下文物的關鍵。而認定則在于對于已知對象認知的變化。即通過調查對既有的對象進行分析和評估,確認其價值并給予文物地位的認定,是調查地面文物要旨所在。
在考古調查工作實施中,還有一部分工作是為考古發掘而進行的準備性或預備性調查。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調查進一步了解或確認遺址、墓葬的狀況,選定發掘的對象。通過調查,才能選定發掘的地點和對象,并決定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發掘,以及制定周密的發掘計劃。這類工作也應當與真正意義的田野考古調查區別開來。考古調查本身也是科學研究工作,調查工作若做得廣泛、深入,縱使不進一步做發掘工作,也可以解決一些考古學上的問題。例如,通過調查,可以究明某一文化在地域上的分布范圍,了解該文化與它的地理環境的關系等。又如,通過一定區域各階段遺址的分布、數量、規模等調查,可以分析不同階段居民的活動,聚落之間關系以及形態變化等重要學術問題。
地面踏查是傳統田野調查的主要形式。在調查之前,要廣泛查閱文獻,同時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名學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種文化遺存的線索。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空間技術的迅速發展,一些高端技術也逐漸被引入文物調查工作來[1]。航空照片和衛星影像等遙感資料,在文物調查、特別是地下、水下文物的調查發現中發揮的作用逐漸凸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填補傳統調查的缺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業部門利用遙感影像拍攝到的農作物情況,根據色彩等可以分析生長各階段的狀況,通過南北成熟期的變化,部署收割工作,并可以預估產量。同樣地表植被的變化或者作物生長情況有時候也能夠反映地下遺存埋藏的影響,通過對這一規律的掌握,就可以根據遙感影像分析尋找地下遺存。
一般來說,調查工作都會分為前期準備、現場實施、分析綜合、形成結論這樣四個必經的階段。文物普查中的田野調查同任何一項調查工作一樣,具有相同的規律和過程,所以工作階段的劃分也基本如上。在人類學或社會學的田野調查中,前期準備的工作又被稱為“前置作業”,所謂前置作業,就是在田野調查實施之前的準備工作。稱之為“作業”,則是對實際工作強調的更多一些。準備可以是多方面的,對于田野調查而言,預先對所調查區域或對象的了解,無疑是最重要的[2]。文物普查雖然是一項全面的調查工作,但工作的實施總是會以限定的區域為單元來進行,所以工作的準備應當以具體調查區域為對象而展開。準備工作主要有:資料準備(即文字資料的查閱、收集等);確定工作對象的性質、范圍和責任制;制定工作方案;物資準備(即野外考古工作所需各種用品(包括安全用品、藥品)的準備);培訓、協調工作(與各級政府的文物管理職能部門、村委會的聯系協調)。
具體工作實施之前,在隊伍組建完成后,還應當開展一些必備的崗前培訓或教育。如工作方案計劃、職業道德、工作守則、人身和財物安全、尊重鄉風民規等。如果條件比較艱險或特殊,可以考慮為工作人員購買人身傷害意外保險。當普查隊在所調查區域的市、縣集中時,應當先組織到當地文博機構了解既往文物的發現情況,觀摩收藏的文物標本,特別是掌握不同時期陶片的特征。現代科技進步十分迅猛,但對于以發現和認定為主要出發點的文物調查而言,實地踏查仍然是最根本的手段,無論是確定還是排除,首先都要依賴于調查者的“到位率”。對到位率的保障,一方面可以借助機動交通工具,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合理的設計也必不可少[3]。當然調查者的責任心和經驗也具有關鍵的作用,調查組每到一地,可以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邀請一些人士進行座談,對那些當地耆老、名家后代等還應當登門造訪,收集線索。
結論:文物普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一部分,是摸請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底數的調查工作。普查工作的成果將成為國家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的依據。因此,我們需要對文物田野調查不斷新的技術與手段,對考古、歷史等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資料,傳承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