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梅
(河北省靈壽縣北洼學區西孫樓小學,河北 靈壽 050500)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在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階段,而語文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課外閱讀是學生進行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之一。學生能通過課外閱讀更好地認知外在世界,也能在情感學習中,感知文字中的情感內涵。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課堂教學做為基礎,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其中包含了傳統古典詩詞以及中外經典著作,同時還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他文體。針對這些內容進行教學時,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打好基礎,能夠讓學生擴寬視野,積極地引導學生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奮進。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會有明顯的不同。低齡學生十分喜愛兒歌和童話,高年級的學生則對各種歷史故事和具有豐富情節的小說等有十分濃厚的興趣。為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讓各個年齡層的學生都能夠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優秀課外閱讀的推薦。
各個學科教學中需要本著“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原則。通過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使用多種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總結閱讀方法,進而能讓學生在閱讀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提高自身閱讀水平。
相較于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很多內容需要依靠學生思考獲得,學生若僅以看完書為學習目標,而不知道文字中蘊含的深層次含義,那么開展的閱讀是無意義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是做到讀思結合,要求學生能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過程中,并對其中的內涵進行判定。例如,在閱讀課外讀物《小蛋殼歷險記》相關內容的時候,學生看見題目后思考,小蛋殼會經歷何種危險呢?脆弱的小蛋殼最終的結局是什么呢?學生若能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效果會增大。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對精彩的篇章和內容進行批注,并將里面優美的句子抄錄下來,在反復閱讀中品味其中的美感。對于部分能引發學生感悟的內容,需要進行批注,可以是簡單的一句總結,更可以是對整個段落的思考。完成課外閱讀后,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悟整理起來,落實到紙面上形成閱讀感悟,深化閱讀印象,達成閱讀目的。細致的進行課外閱讀,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閱讀感悟,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致,讓學生對文本閱讀有濃厚的興趣。
語文教學當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通過學生情感的激發來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當中,教師便需要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當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通過這種情感來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感悟人生真諦的同時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生活感悟,鍛煉自身閱讀的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這種情境當中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情感,從而對文章產生一定的興趣。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最大的教學難點便是學生在課余時間并不會主動展開閱讀,同時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并不高。因此,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創設情境的方法的應用,能夠讓教師有效地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美妙的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更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源動力,能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前提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教師,應在激發學生課外興趣的前提下,開展愉悅的課外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在快樂閱讀中,真正的體會到閱讀之美,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