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瑩
(浙江省臨海市臨海小學,浙江 臨海 317000)
新課標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再像過去那般簡單、直接甚至粗放,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采取新型的美術教學對策,這樣才能突破小學美術教學難點。據此,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難點與教學對策,以期能幫助小學美術教師進一步提升美術教學水平。
首先教師應具有親和力,只有教師的親和力,才能使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在教學活動中,保持良好的親和力,能夠促進師生在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其次創設美術氛圍。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無疑是將學生的思緒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科知識的理解,給與學生的知識一定要規范和科學,不能隨意而談之。在課中傳授的知識必須講究科學性和豐富性,并且要能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查字典就是一項好的習慣。教師還應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言行舉止,以熱情和真誠的工作態度對待學生,感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們,他們的頭腦中沒條條,少框框,他們的思想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教師應該多給他們以鼓勵和表揚,用心施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只有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會敞開,他們的個性與情感也才能得以充分張揚。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具有動力功能,愉快時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到知識。雖然不同學科有本身的特點,但是其知識涉及面廣,理論性強;隨著學校加大對教學的投入,教學設備的不斷完善,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成為可能,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授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以學生為依據,精心的安排、設計,更好的起到主導作用,從而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力得以提高,智力得到更高的發展。
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講理論和“游戲”,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設備,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幻燈、視頻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范,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許多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一個人基本素質能力的最高體現就是創造力。要通過畫畫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畫一張漂亮的u,“能否得獎”、“能否成像畫家那樣的畫”這樣一些目標放在后面,而將“孩子是否敢于畫”、“是否敢于面對真實的世界畫”、“是否敢于畫與眾不同的畫”這樣一些目標放在前面。有了這些目標,教師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畫同他們過去的畫相比,看今天的畫是否有了更多的內容、更多的細節和更多的情趣,不難發現這其中閃現著孩子創造力的火花。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在輔導孩子畫畫時,教師應盡可能地鼓勵孩子畫自己周圍一些常見的事物。因為創造力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往往是對一件平常事物的再發現和重新組合。孩子在畫周圍事物時,往往會自然而然地在觀察、記憶、分析、理解和再現的過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補充新奇的內容,這正是孩子創造力最好的鍛煉。
藝術具有靈性,如果不對常規進行挑戰,就沒有創造。藝術創造不能簡單地與現實劃等號,而應鼓勵學生“創新”,鼓勵“與眾不同”,要允許學生畫出藍色的太陽、方形的蘋果等有違常理的東西。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有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課堂氛罔,引導學生用“心”揣摩繪畫內容,才能讓學生在充分的自我表達和想象力的發揮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反之,太多的條條框框則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如一位在中國進行學術交流的美國教授看到很多畫技高超的中國小朋友,就出了一個題目“快樂的節日”,可結果卻讓其大失所望,很多學生所畫的內容都是選自墻上畫片中的內容,畫了與其一樣的事物——圣誕樹。而當其將畫面覆蓋起來要求學生獨立創作時,他們居然無從下筆。由此不難看出,由于在平時的繪畫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缺乏一定的鼓勵,其個性被壓抑,導致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缺少“心”的參與,喪失對藝術個體的獨特感悟,使得很多孩子的繪畫過程僅僅是一個由眼睛到手的模仿過程。
總之,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美術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更富有鮮活的時代氣息,美術教師更應大膽開拓教學活動,實現美術教學從以學科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尋求優化美術教學的真正出路,使學生得以更生動活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