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羊二院鎮楊莊中學,河北 滄州 061100)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學習的主觀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技能內化成為自己的英語素養,并在學此過程中積累英語語言學習經驗,感悟英語語言文化,形成英語思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學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語言的學習來自生活實際,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實際。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到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求,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感知和獲得知識。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Module 2 “What can you do?”中 Unit 1“I can play the piano.”時,我們可以及時地給學生上一節“體育課”。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用英語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說一說,同桌之間可以相互操練:“What can you do? I can play basketball...”然后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游戲“看動作,猜一猜”。教師將寫有興趣愛好的小卡片放進“神秘盒子”里面,由學生隨機抽取卡片,抽取到卡片的學生將卡片上的動作表演出來,而其他同學通過觀看表演的同學將動作說出來,答對的同學得一顆星。通過學生做動作的游戲繼續復習本模塊所學的相關的單詞和句型。做完游戲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問答進行操練鞏固。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這些運動及興趣愛好方面的單詞及相關句型的印象就會很深刻,不僅記住了已學的單詞,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掌握了一些其他的詞匯和表達,從而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中指出: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伴隨著轉折和機遇一起到來。系列位置效應也表明,在一堂課上,學生對開頭和結尾部分,以及任何一個能激發他們想象的特例的記憶要比其他部分深刻得多。教學中的這些心理效應告訴我們,要合理優化我們的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時而誦讀,時而唱歌,時而做游戲,時而聽寫,這種經常的“狀態變換”為更多的“開頭”“結尾”和“特例”提供了可能,這使得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不會厭倦,學習也就更有成效。
例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1“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時,教師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操練朗讀,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更主要的是這種操練會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興趣。
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幫助他們形成以學英語為樂的情感態度,掌握與教學目標相符的價值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長處,挖掘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和閃光點,及時適時地給予激勵性評價,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學生不同,教學情境不同,評價也應該有所變化。例如,當學生表現突出,態度端正時可以用“ Well done! ”“Amazing!”“You did a wonderful job!”等語言進行鼓勵。如果學生不能正確回答時,我們不應立即給予否定,而可以先請教其他同學,例如:“Anyone else can help him/her?”待出現正確答案之后,我們再提出相似的問題讓原先不會的同學回答,如果此時學生能正確回答,我們仍要給予鼓勵性評價。我們還可以采用實際獎勵機制的評價,例如可以小組為單位,在整節課累計加分,下課后,給獲勝組進行獎勵。
總之,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讓學生不斷積累,將所學知識體系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感受英語語言文化和思維的魅力,讓英語真正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立足生活實際,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才能真正讓學生樂學、好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