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實驗小學,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不可缺失。現階段有部分學校或老師存在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缺乏重視、定位不清、實踐活動不足等問題。對此,必須仔細分析這些問題,找準問題的本質從而針對性提出對策來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讓新課改落到實處,為培養創新型、綜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盡管新課改中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放在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的高度,但是當前還是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能及時轉變教學思路以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不主動深入教材理會內涵,無法準確將教材內容提煉出來呈現給學生,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一些教師在教學綜合實踐課時經常一語帶過;一部分教師將數學綜合實踐課當成自學內容讓學生自學,但又缺乏對學生的引導;還存在一小部分教師直接刪去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以上問題的癥結在于:一來這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實踐綜合活動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的積極作用;二來學生學業評價中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內容占比不高,客觀上降低了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視度。
受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對于數學教學的效果評估只看分數,視角單一,沒有真正認識到小學數學中數學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意義,沒有從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一戰略高度來領會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內容的重要價值。筆者參加過幾次小學數學實踐課的觀摩后,我注意到許多老師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課程,將展示實踐活動課程中包含的數學知識作為主要內容,這就落入傳統教學的窠臼,雖然名為實踐活動課,但又跟以往的知識課堂講授有何區別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樣性和有效性這些方面的效果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要做到這幾點,就要需要老師的課堂主體定位,將課堂的指揮棒逐漸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從過去機械式、枯燥的學習中脫離出來,化被動變為主動,從會記、熟記到會用、活用。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進度,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相輔相成,緊密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好這一特性,開展適當的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實踐操作,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的教學時,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中選擇素材,將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中,降低了理解難度,學生主動思索意識會更強。老師:五一勞動節要到了,學校計劃組織全體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已知三年級師生共120人,四年級3個班,每個班35人,每輛車核載35人,請問,要用多少車輛來接送老師和學生?聽到五一放假,博物館參觀等,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老師創設的情境吸引,好奇心被調動起來,都希望能憑借自己的知識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積極性、思維熱情瞬間被點燃,興奮地投入這一實踐活動。一部分學生考慮先算三四年級學生的總人數。35×3=105(人),105+120=225(人),再接著用除法知識,225÷35=6余15,然后再根據除法知識中的余數,學生進行分析,“6”和“35”的意義。學生在經過交流思考后,得出正確的答案:需要 7 輛車,其中 6輛車滿員,1 輛車坐 15名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計算得出的答案,幫助學校解決了實際問題,學生就會非常的自豪、有成就感,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對于數學自信心的培養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通過合理地選材,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思維、自主思考問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傳授課本知識、理解記憶知識并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結合應用實際來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傳統的“靜坐”課堂中“活動”起來,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新知識,理解新知識,應用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解了有關圓柱體的表面積知識后,提供一些實際物品模型,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老師:同學們,這有6個圓柱形柱子模型,每個柱子的底面直徑為8厘米,圓柱體高為5 厘米,請你們思考一下,如果你們要給這些柱子涂染料,需要涂幾個面呢?那涂的最小面積是多大呢?大家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先動手涂一下,根據我們剛學的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來理解一下,在這個涂的過程中,需要涂的面包括哪些?教師布置好任務后,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學生們會積極地涂色,因為這也是他們平時最喜歡的愛好之一,五顏六色的染料涂在物體上,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熱情,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和理解新知識。學生在涂的過程中,會討論發現涂的這個圓柱體面積其實就是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圓形的底面,加深了他們對圓柱形展開圖形的理解和表面積的計算,培養了其動手實踐、創新性思維。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要找準綜合實踐活動定位,充分發揮其優勢,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注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