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四川成都龍泉驛區靈龍小學,四川 成都 610000)
全新的課程理念讓小學音樂教學有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音樂作為學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小學生的藝術啟蒙和審美情緒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相關教師應通過對學生的藝術性引導,使學生真情感受音樂中的情感、旋律以及節奏,有效的提高小學學生的音樂素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活潑好動,往往對身邊的新鮮事情很感興趣,對其充滿好奇心。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通常只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對小學生機械的講解,如果一直下去,將會使小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下降。而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運用到體律動態,教師將通過運用肢體和小學生互相交流并互動,將傳統的音樂教學課堂中的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打破,使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習音樂,這將非常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教師在運用體律動態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若想引導小學生更好的體驗到體律動態,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有效的途徑。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教師通過使用體律動態的教學模式,可起到讓學生能夠積極融入到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進而使小學生和音樂之間的交流更進一步。與此同時,小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結合音樂的的內容以及蘊含的情感等,自主的設計一套體律動態動作,進而使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十分關鍵,其可以起到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導入環節中,運用體律動態教學方式,可使小學生積極融入到音樂教學課堂中。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教學導入環節中運用體律動態,結合音樂教學中的內容,采用肢體語言的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出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求知欲,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學音樂知識,同時,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此外,教師在教學前,讓學生預習新的音樂知識,針對要講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在展開音樂教學時運用體律動態,在音樂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利用自身肢體語言來表達對新音樂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給與充分的肯定,充分調動小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進而使音樂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在人類所有的文化中,音樂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律動態,可使小學音樂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知識,通過運用體律動態,使小學生對抽象音樂的感知更為直觀。與此同時,在音樂教師教學運用體律動態過程中,應該重視體律動態的趣味性,使小學音樂的知識更加淺顯易懂,進而讓學生對音樂的知識有著更好掌握和理解,從而使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培養。
由于小學生年紀小,自律能力較差,因此,很難在音樂課堂上專心聽講。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而打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小學音樂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建立合適的音樂教學情境,進而使小學音樂教學中推動體律動態的運用,使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得以集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自我表現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采蘑菇的小姑娘”這節課時,在小學生一定程度上了解歌詞含義的基礎上,讓小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激勵小學生通過自身的形體來表達對歌詞中角色心理的感覺。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想象能力上也有所不同,進而,小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肢體語言也各不相同。因此,音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表現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進而使小學生對音樂學習信心得以增加。
在音樂欣賞時,教師可引導小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對音樂進行感受,比如,在小學生聽到高音時,用力將上肢伸展,聽到中音時,在胸前平方雙手,使手臂能夠自然放松。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運用體律動態可真正體會到音樂節奏的快慢以及音調的改變。例如,學生在學習“小貓釣魚”時,在完成對小學生的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節拍進行唱歌,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節奏打拍,接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通過運用肢體語言的方式,將自己的音樂情緒表達出來。因此,將體律動態運用到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機制的改革,小學音樂教育得到充分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對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小學教師應該打破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采取多種有效的途徑推動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運用,使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