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麗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第二小學,云南 昭通 657000)
要緊緊抓住小學生特點小學生們往往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普遍具有好動、好問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對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訓練。比如說在學習《我喜歡的一種水果》一課時,為讓學生可以很好的講述出自己喜歡的水果,老師可以將各種學生喜歡的水果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繪畫,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與肯定。在作品完成后在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描述,并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有效激發孩子們的好學新與好問的特點。在這樣愉快的口語教學氛圍下,學生們的自信心也逐漸樹立起來,可以促進學生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日后的寫作練習打下基礎。
要合理選擇最佳切入點,在口語教學后,老師還應引導學生了解口語交際課程的各項標準,提高學生口語的條理性與規范性,開拓他們的發散思維,讓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交際態度以及語言習慣,形成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在進行口語交際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冷場的狀況,學生們也會表現出興趣低下、萎靡不振的狀態。這時,就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措施,認真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的課堂語言,將學生重新拉回課堂當中,將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充分帶動起來。在每次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還應當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適當的進行拓展和延伸,營造出一個富有實踐性以及時空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發揮出其學習特點以及創新能力,將情境與情感想融合,將美的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讓他們逐漸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更好的融入到口語交際學習當中。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與特長,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在進行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首先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端正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態度,一改傳統教學模式下“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適當的進行語言訓練,并將口語交際作為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生貪生活潑好動,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下進行言語交際,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口語訓練當中,豐富自己的表達,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自卑心理以及膽怯心理,并且自尊心較強,心理較為敏感。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仔細研究,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尊重差異、因材施教。鼓勵膽小、自卑的同學加入到語言訓練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積極引導他們,調整他們的心態,利用教師自身的熱情來引導學生展開語言訓練。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個性發展特點,對學生們展開教學,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可以重點培養他們的說話興趣以及語言連貫性。對于中年級的學生就需要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改善想的與說的不一致的狀況。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將重點放在對他們邏輯思維以及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上。(三)創設真實的情境進行交際的訓練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重視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開展更多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在各個場合當中的語言運用意識。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出具體的交際情境,以激發學生們在不同環境下參與交際訓練的熱情,提高他們的交際欲望。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找出相關的口語交際話題,讓學生們在溝通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知識,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比如說學習《田忌賽馬》一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利用馬的模型來演繹文中的內容,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解說,表演兩次賽馬的過程。通過分小組演示之后推選出表演最好的小組,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上,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要想辦法在心靈上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帶動學生拉近與課本之間的距離,老師要通過自身的社會經歷,將日常生活融入課堂,從而吸引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讓其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課本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或者是給學生播放一些教育類的動畫片,這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經過層層把關,所選的課文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單單用作閱讀材料,殊為可
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教材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領悟文章的真諦,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教會學生理解這些經典課文在語言運用、謀篇布局、表情達意方面的獨到之處。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以及家長應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于為其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