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開學校,遼寧 盤錦 124204)
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的朗讀一直以來在語文教學中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古到今朗讀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新課標也對朗讀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由此可見,朗讀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感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當前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對朗讀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書本上無聲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即為朗讀,語文是我們學習語言的一種文學,而不是對靜止字符的學習,必須要通過“讀”這種方式才能來品味出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美,才能體會到文字的藝術美感,而且朗讀與理解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朗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語文必須重視朗讀在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
對于階段的學生來說,朗讀是課文是學習的首要步驟,能夠有效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才能對文章中的精妙之處和思想情感有所體會與領悟。由于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情感教育,而朗讀是加強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效果極為有效的方式,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能夠有所觸動,也會進行深思,產生向往之情,總之,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活躍語文課堂氛圍,同時以學生為本的朗讀教學,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為充分地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將其帶入課文意境,展現文章生命力,陶冶學生情操。
“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美,音樂之美;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起承轉合,急迫舒緩……”這是著名語文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余映潮對朗讀重要性的詮釋,因此,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首先在思想上能夠充分重視朗讀教學,把課堂上那些沒有意義和無效的煩瑣講解盡量剔除,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讓其在讀中去品、去悟、去理解,將朗讀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長此以往,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得到提升,從而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朗讀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感知課文,可是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正確理解和重視朗讀教學這一必要環節,很多時候只是把它作為教學過渡的一種形式,語文課堂經常出現學生在朗讀,而教師則在板書,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的現象,對于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和效果沒有引起重視。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的備課環節就應該在考慮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朗讀的情境,讓教師自己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朗讀教學,同時,讓學生也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朗讀,讓學生在心里明白自己為什么要朗讀,應該怎樣去朗讀,當然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考慮朗讀的層次性。
要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首先就要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教學方式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鼓勵學生在多多朗讀的同時能大聲地進行朗讀。教師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適合朗讀教學的文章進行學生的朗讀訓練,在訓練初期朗讀的量可以小一點,以后可以視情況再逐漸增加;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教學。比如說自由朗讀、齊讀、瘋狂朗讀、分角色朗讀、分性別朗讀、配音朗讀、分組賽讀、接力讀等,用上述各種方式來進行朗讀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的興趣,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和效率;第三,加強教師范讀,這樣能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對于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自己的榜樣,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師通過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朗讀,既能感染學生,也能發揮出對學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學生也會因此對朗讀產生興趣,喜歡上朗讀,從而促進朗讀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
學生朗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后還必須熟練掌握科學的朗讀方法和技巧,才能夠切實提高其朗讀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牢固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如停頓的時機和時間長短的把握,語調的高低的把握,準確地確定重音位置,能夠運用好抑揚頓挫技巧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等基本的方法和技巧,這些都是學生朗讀過程必須掌握的內容;第二,指導學生學把握好情感的調動。朗讀教學重要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情感,學生的朗讀一定要注入情感的力量,才能夠讓朗讀增色,從而在學生的朗讀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特征,讓這些靜止的文字符號充滿生命力,能夠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情感共鳴。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應該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加以重視,因為它既是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們的基本技能,也是其良好的思想情感得以形成的有效方式,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和總結,尋求更為有效的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