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中學數學教育中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最根本的是建設一支具有深厚數學素養的中學數學教師隊伍。
數學素養是數學學科所固有的內涵特性,是指個人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受后天教育與環境的影響,通過其個體自身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等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他除了具有素質的一切特性外還具有精確性、思想性、開發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俗話說:“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教”也是如此,教師的數學素養,同樣也是不增則減。試想一個大學畢業生在中學教三四年后,如果不學習,不與時俱進,不更新知識,觀念和技能,不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這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這樣就會導致在數學上數學味不濃,師生們品嘗不到數學味道的精美,更不用說帶領學生們到現代數學的原野上領略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意境,去汲取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豐富源泉了。
首先數學教師對數學應當是情有獨鐘,酷愛數學,迷戀數學,有較強的數學能力,扎實的數學功底,了解數學發展史,知道著名的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及其成就,隨時隨地的表現出一個數學教師思維活動的敏捷性,語言表達的邏輯性,熟悉建模的技巧性,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對數字特別敏感,對運算相當熟練。
其次數學教師的專業學問要深,應有豐富的數學底蘊,表現在熟悉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網絡,熟悉典型例題,習題的作用,解法與變式的規律。
教學既是一門課,又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有深厚的數學功底,淵博的學識,又有精湛的教學藝術,上課生動精彩,條理分明,深入淺出,語言幽默風趣,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板書工整秀美,那么學生必定會崇拜這樣的老師,喜歡他所教的數學課,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每一個學習的動因激活,用其自身的數學情感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教學目的。
數學觀念是人們對數學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認識,表現為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自覺意識和思維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數學教育觀念上的異常變革。作為現代中學數學教師,即要對傳統數學觀進行合理繼承和揚棄,又要樹立現代數學觀,現代的數學觀包括:●系統集合觀—在整體中研究個體,同時從個體中重新認識整體的意識;●無限逼近觀—善于在事物逼近某個極限的過程中,巧妙的解決問題;●離散連續觀—認識事物的離散性,連續性即它們的對立統一,并以此為出發點刻畫客觀世界的意識;●抽象推理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識;●量化測度觀—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能自覺的運用定量分析的思想和量化手段來反映事物的狀態及其變化。
數學教師只有掌握現代數學觀,才能在自己教學實踐中去影響和幫助學生形成現代數學觀念,并用之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所謂數學方法,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程序,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反映。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感性認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序時就產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上升為數學思想。若把數學知識看作一幅構思巧妙的藍圖而建筑起來的一座宏偉大廈,那么數學方法相當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這張藍圖就相當于數學思想。
滲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
總之,數學教育要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力求使他們既能有效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相關學科和工作中的問題,又能獨立的去探索,去發現;能理性的思考問題,合理的做出判斷;能充滿自信的面對生活和社會。從而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所以,數學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數學背景,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厚重,更開闊,更深邃,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學生的心田,成為學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也讓數學教學真正美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