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強
(廣東省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李兆南紀念小學,廣東 珠海 519050)
在課堂上滲透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學生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課堂上,要以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循環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教學地位,充分發揮各學科的作用。學校領導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對此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道德教育的實施停留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與教學相協調,并有合法的時間保證其有效運作。課堂教學是學校最常見的教育活動,課堂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最基本的教育項目。
每個人的言行都表現出他的思想、精神和品質。任何思想、精神和品質都是通過言行的積累而形成的。古人說,“不做好事,不做小事,不做壞事?!睋Q句話說,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的形成應該從小事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從小事做起,從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入手,堅持培養學生的修養和教育,使學生從小就能形成文明、紀律、勤奮、樸實、樂于助人的好觀念。想想道德和習慣。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要參與學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合力。教師從小事做起,始終嚴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習慣、積極的人生態度來影響學生的教育。
每個老師都應該是一個道德教育者。教育資源的每一個要素都是教育人們的花園。它像春雨一樣滋潤著學生的心靈。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到高、由舊到新的矛盾運動過程,是知識、情感、意志和行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受教育者作為道德教育活動的主體,必須積極地理解、體驗和實踐,以能自主解決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每一個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感,在實踐和經驗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情感。
它可以創造一種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家庭,孕育出真實的情感和經驗,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得以內化和升華。我們可以開展“為父母做事”的德育體驗活動。以“愛父母,爭取好孩子;愛勞動,爭取好少年”、“我為父母做事”為載體,引導學生堅持每天為父母做同樣的事情,持續一周。讓學生懷著感恩的心,重新思考家庭,重新審視父母,培養學生對父母孝順的傳統美德。類似的體驗活動可以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如何安排他們自己的課余生活,并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德育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優秀的素質,不斷加強和深化,完成小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潛移默化影響和小學生的認同。團隊會議是少先隊員德育的主要渠道。它是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圍繞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每學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團隊活動。圍繞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禮儀和理想教育,學生會受到深深的感染,他們的心靈會得到溝通,道德教育內容會巧妙地融入學生的思想中。
作為藝術作品的表演者、觀察者或崇拜者,學生將進入真正的問題狀態,并為德育教育的內部化做出貢獻。同時,表演活動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吸引力,能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無論學生扮演什么角色,都會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道德力量,理清自己的價值觀,形成區分是非的能力。
課堂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教育的核心和關鍵過程。課堂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創造技能和提高方法的主要場所。思想道德課堂學習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素質。學生在課堂上的沉浸,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反映出來。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教育人,只有把握課堂,才能把握“全民德育”的本質,把握學校德育的生命線。課堂道德教育應貫穿于每個科目和每個班級。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全面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課堂教育理念。并滲透到德育中,對知識的詮釋,組織學生學習,組織學生實驗灌輸。對德育進行打分,在所有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道德教育的內容往往不在教科書的表面,而在教科書的內容上,我們需要注重深層次的內容。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應將德育教育的內容嵌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理解德育。教師應善于將德育轉化為“涓涓細流”,使之與自己的教學融為一體,年復一年地滲透和滋養學生的心靈。
自古以來,教學就講究師以為表。要想更好地向學生傳達德育思想,就需要教師能夠言傳身教。小學生還處于模仿階段,認知能力不足,思維不完善,思維可塑性大,迫切需要在道德人格等方面進行填補,能使學生感知環境,形成自我概念。作為一名指導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教師,他必須能夠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人格品質,增強個人能力,提高自我素質,在不斷的教學活動中樹立良好的德育標桿。教師應當品行端正,言談自由。在生活中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行動,要樹立良好的學生學習形象,讓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實現德育。同時,教師作為引導教師為小學生開設生活課程,應樹立榜樣,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不應懼怕艱難困苦和疲勞,認真對待每一項教學工作。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激勵學生,實現德育目標,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思想。
總之,陶行知先生認為“道德教育是做人的基礎”。探討德育教育的滲透性,必須樹立新的觀念。從小學生身邊的小事做起,要面對全局,把握德育活動,立足于課堂,堅持不懈,確保德育內容的實施。必須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創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