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琦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源泉,知識的發展離不開閱讀的源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中,在閱讀方面要求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就更要重視閱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習慣,為他們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多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亞里士多德曾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該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興趣是進行一切工作的動力源泉。小學是人生重要的啟蒙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許多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以后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大多數孩子都沉迷于網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階段他們對于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的興趣可能來自最近某一領域的相關知識,也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某一方面的發現,興趣便是他們閱讀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在選擇閱讀的書籍時,會偏向自己的興趣,作為教師,應該支持學生所選擇的圖書,也應該幫助學生找尋一些他感興趣的圖書類型,不是對學生的選擇一味否定,教師在幫助選擇書籍的時候,可以去選擇一些圖文并茂的書籍,讓學生在文學與圖畫對應中感受到樂趣。“書中自有黃金屋”每本書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書籍,讓興趣去做老師,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孟母三遷,講述了孟母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次遷居。這體現了環境對孩子深刻的影響。為了更好的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我們首先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人們處于嘈雜的環境中時是不利于讀書的,所以說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至關重要。在家里,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書房,置辦書架,放上孩子的圖書,在圖書分類方面可以讓孩子與家長共同進行,在分類的過程中聽取一些孩子的意見,讓他感受到自己是書房的小主人,與父母一同制作一個“小小閱讀星”的展示欄,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寫到展示欄中,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閱讀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促使他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還可以帶孩子逛書店、去圖書館,圖書館的良好閱讀氛圍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在圖書館可以讓孩子參加館內的實踐活動,做圖書館的“小小志愿者”,無形中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班級內可以設置圖書角,同學老師之間可以相互分享交流,定期更換書籍,從而閱讀到不同的書籍。在濃厚的書香氛圍中,更好的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亞歷山大曾說:“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說父母的教育觀念深深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作為當代的父母,雖然不一定采取像猶太人一樣讓孩子閱讀的方式,但是卻可以采取別的方式,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孩子。家長如果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抽出時間閱讀書籍,這潛移默化的便給孩子帶來了積極的力量,家長亦可以陪伴孩子一同閱讀書籍,亦可以采取一些小方法比如:第一天爸爸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第二天由孩子給爸爸講一個小故事,這樣既可以增進感情,又能夠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更大,他們會認為教師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因此一個教師的行為習慣,對學生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課余時間閱讀書籍,并利用課前的2分鐘為大家分享一些讀書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感受,這也會使學生學習教師的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教師的榜樣作用也會更好的促進低年級小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
1.教師可以開展我是小小朗讀者的活動,每天一名同學為大家朗讀優美的語段,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積極性。
2.教師可以在班級每周進行一次“圖書推薦者”活動,可以每周讓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本書,促進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3.開展讀書研討交流會。班級里每個學期開展一次,同時邀請學生家長參與進來,可以讓家長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本學期閱讀的書籍,促進家校合作,形成書香校園。
語文學科愈來愈受重視,且在小升初考試中閱讀與寫作還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可以從培養興趣、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家長教師的榜樣作用、開展多種方式的閱讀活動去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習慣,發展提升他們的能力,為語文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