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玲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4)
當前我國大學生因身體素質、個性發展等方面受到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在實際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差異,這對學生在社會認知、觀念形成、技能掌握等有很大的影響。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和人格塑造,要從把握學生差異性,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上入手,對學生進行定制式的教育。高校羽毛球分層教學法正是貫徹這一教育理念,從教會學生羽毛球技能出發,針對學生個人的能力、身體素質、特長等制定出切實合理的分層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推進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的開展。
所謂分層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不同的標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小組成員的個性和特點實施教學。這種分層次、分方法的教學模式不僅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享受到同樣優質的教學,充分發揮成員在小組中的作用,還能彰顯教師與學生平等尊重的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切實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明確學生主體地位,以階梯式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及時接收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保證實際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分層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廣泛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中,是因為羽毛球教學需要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進行實際技能的操作,由于學生羽毛球水平參差不齊,在統一教學時困難重重,利用分層教學法既能及時反映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教師判斷和掌握學生情況,又能夠照顧到一些羽毛球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關注他們的不足之處,對他們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符合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培養的目標要求。
分層教學模式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對不同標準的學生有對應的教學目標,擺脫傳統教學只定一個大的教學目標模式,這樣非常有益于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有效接受學習內容。教師因材施教,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僅在目標任務上有差別,在指導學生練習時的方法也不同,布置作業時也會給出不同類型的題目供學生選擇,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成就感得到了提升。在分組的過程中,分層教學模式遵循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原則,在不拆開原班級的前提下,同學們共同努力完成目標,互相學習,求新、求趣、求學。
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的主要因素。在羽毛球課堂教學中,學生學好羽毛球的前提便是對羽毛球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緒。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要就是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感差異和認知差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夠掌握到羽毛球技能,彰顯公平教學。分層教學還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傳統以書本、課堂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法,以人為本,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能夠揚長避短,學有所進,在羽毛球運動中感到幸福和愉悅,既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又創造了濃厚的羽毛球學習氛圍。
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在實際運用分層教學法時,與以往課堂教學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頻繁,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夠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學信息,這是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表現,是促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羽毛球知識和技能的橋梁,也是提升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必經之路。
羽毛球運動是包含競技、健身、養生、益智等多種體育精神在內的體育項目,其本身蘊涵的豐富文化內涵也是彰顯民族特色、發揚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運用分層教學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和學習到羽毛球運動的體育精神,更有助于學生傳承和發展體育精神。另外,分層教學法促使大家享受到平等的運動時間,在羽毛球練習時間上得到了保障,并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練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鍛煉,幫助學生培養體育健身行為和重視體育意識。
羽毛球運動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技術基礎、速度能力是有強烈的要求的,因此不同的參與者需要掌握的羽毛球知識點不同。在分層教學前,教師要詳細、充分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掌握技術的能力為依據進行分層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師也要將分層教學的意義、特點和方法對學生進行講解,讓他們能夠充分地理解教師制定計劃的原因,更好地配合教學。
教師可將學生學習層次分為三個檔次,即高、中、低,之后再平均分配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里,并制定出符合他們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但是不拆分班級,使他們在班級中既能按照教師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又能夠向高層次的同學學習,從而激發學習羽毛球的積極性,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通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水平,也提升了學習羽毛球的信心。
在分層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差距進行教學目標上的分層,使羽毛球技術有基礎、身體素質較高的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也使羽毛球基礎較差、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全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運動能力、學習能力和技術能力都較強的學生定為A組目標群體;運動能力、學習能力和技術能力有一到兩方面突出的學生定位B組目標群體;三方面都不占優勢的學生,只需要將重點放在基本技術的正確程度和完善上即可,定為C組目標群體。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的學生群體,將競爭制度引入高校羽毛球教學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發揚拼搏進取的精神,還能夠保證羽毛球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創建競賽制度,就是在每一個層次晉升階段設立一個考核目標,完成者即可升入高一層次進行學習,反之如果不努力練習,達不到該階段的考核任務,則會降到下一個層次。這種競爭制度可以激勵學生相互競爭,激發羽毛球學習動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由于分層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眾多,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制定不同層次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方式。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基本技術的考核;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進行羽毛球技戰術的考核;而對于各方面能力都較強的學生,則要結合比賽進行考核。這樣以來,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上順利學習,并得到一定的鼓舞。
總去,高校羽毛球教學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目標,設定合理的分層標準,切實有效地發揮分層教學模式在羽毛球教學的優勢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