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紹梅
(重慶市巫山縣營盤小學,重慶 巫山 404707)
教師應該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更多的基礎知識,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選取一些有趣的、新鮮的內容,鍛煉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為學生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研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數學是小學階段基礎教學學科之一,同樣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并且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得到良好的運用。在當今我國教育領域新課程的背景下,應該摒棄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和理念,進行數學教學的創新,而如果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新教學方法,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元素應用到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促使數學學習具有實際方面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筆者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有效擴散學生的思維。小學生年齡階段思維十分活躍,并且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有豐富的數學元素,如果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就擺脫了課堂學習的束縛,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學習數學知識,還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并學習到數學知識,長此以往,就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拓展性思維,并在生活中習慣使用數學的思維和角度來看待、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到學習的重點和要點,進而就可以對所學的知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進而不僅可以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還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并且如果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學生再遇到同一類的問題,就會通過自己的能力自行解決,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
如果要將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首先需要數學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生活化的教育觀。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多數教師都是進行單純的照本宣科,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中進行死記硬背,從而獲得相應的分數,但在傳統教學中卻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但是,在當今的新課程背景之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素質教育要求,因此必須要進行改革。在這其中,將小學數學生活化就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都有著巨大的幫助和作用,因此,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數學生活化的教育觀,進而促進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主體是教師,都是教師在提問,而學生負責回答就可以,因此,學生一直在被動的接受知識,如此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基于當前新課程的背景,應該充分融合生活化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教師應該盡可能采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形成發散思維。
如果想要將數學教學生活化,首先教師在講解課程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多的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例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例子與書本中的知識進行結合。比如一些簡單的加法減法或者是乘除法,教師就可以舉例蘋果與蘋果相加,結果總共有幾個這樣的問題來講解,進而講解的過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聯系。并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含有的數學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就可以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產生良好的求知欲。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部分數學知識較為晦澀且難懂,很容易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同類問題來替代書本的數學知識,通過替換以后,原本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簡單并且生動,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時間換算問題過程中,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困惑,這在小學教學中也屬于教學難點。這時候教師將可以利用生活元素來替代,將時間中的分、秒等換算成生活元素,讓學生不會感覺到陌生。
結束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可以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和作用。因此,基于我國新課程背景,應該積極實踐生活化數學教學,推廣生活化數學教學的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