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晴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騰橋中學,江西 撫州 344100)
合作學習是以課堂上師生合作為主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全員互動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為根本目標,是一種高效、愉快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應遵循科學性和導向性原則,注重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情感和潛能等,選擇相應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認為要很好地實施合作學習,應做好以下幾點。
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等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組別,組長具體負責小組學習活動,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可以每周換一次,也可以每月換一次。在課堂上,小組活動有時是一起討論問題,有時是一起參與表演,有時是模擬教材情景對話,有時是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幫助同組成員糾偏,等等。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對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組與組間盡量保持相對平衡的水平和一定的穩定性,既有利于學習成員的公平競爭,教師的輔導,又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生心靈的溝通。
(一)異質編組。
所謂異質編組就是指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當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即小組成員是異質的、互補的。對學生進行異質編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合作學習需要多樣性,這符合多元智力理論提到的學生各具智能特點,要合理培養。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全班同學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成4人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組織課外小組學習活動和課堂小組活動的開展。各小組有上游同學一名,下游同學一名,中游同學兩名。小組之間英語平均水平基本相同,借助小組評估競賽手段促進組間的競爭。異質編組保證了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從而使小組活動中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和輸出,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二)民主與平等的學習氣氛。
建立民主與平等的學習氣氛是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師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氣氛,師生之間的交流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學生間的活動才能享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只有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民主與平等,才能有效地克服學生中小權威的活動代替小組的活動。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在設置合作學習環節時,教師一定要把這段時間內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布置清楚,讓每個學習小組都明確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并明白通過怎樣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如在教學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合作學習環節:下面請三人一組,比較、討論本組成員的情況,仿照例句,用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寫幾個描述組員情況的句子。等一下要請XXX(即每小組平時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參加所寫句子的朗讀比賽。任務要求交代十分明確:(1)練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2)討論、描述本組成員的自身實際情況;(3)每組被指定同學要代表本組參加所寫句子的朗讀比賽。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各小組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每個同學都積極投入,都想幫自己的代表達到最高水平。這“幫”的過程,就是溝通學生心靈、促進成員合作的過程。
(一)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引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優化課堂教學。英語學習是很注重大膽開口說英語。課堂實踐中,筆者總是希望學生們能放肆些,當然也要張弛有度。筆者倡導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活動。每天會給五分鐘時間讓小組輪流做“小組展示”,完完全全由學生自己準備學習內容,主導課堂。這樣既強化了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也逐步增強他們在講臺前大膽發言的勇氣。不論是五分鐘的單詞游戲還是英文歌的欣賞,還是小典故的分享,讓學生的英語課一開始就興致勃然。雖然五分鐘的時間對于本來就不長的四十分鐘課堂教學來說是很寶貴,但即使是在教學緊張的時候,我也會擠出時間給他們,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的興致來了,上課的效果才會好。同樣是背單詞,如果是老師來負責,他們覺得是痛苦的懲罰,但是如果是學生的游戲方式,他們覺得新鮮而且樂于接受。這種以小組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不僅輕松愉快,而且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合作學習使學生從苦學到樂學,實現了“以學為樂”的內心體驗。傳統課堂上枯燥講解,大堆的問題使學生忙于應付“聽”和“答”,課堂學習單調乏味。而合作學習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愉悅的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智力活動進入最佳狀態,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真正實現了“以學為樂”的內心體驗。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輕松、民主,活躍、開放、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氛圍,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小組合作習慣,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上需要信心、精心、耐心和恒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一切的教學都是為學生學習知識而服務,小組合作學習是各地教師都在努力探索、嘗試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更要使我們的課堂成為高校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