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永珍
(河北省三河市西小汪小學,河北 三河 065200)
目前語文學科的的寫作教學,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已開創出許多獨到、有趣的教學法。隨著坊間許多寫作班的成立、寫作技巧教學等書目的出版,學會寫作更是現在莘莘學子不可忽略的課題了。然而在研究者七年來任教于小學的觀察之下,發現學生雖然了解寫作的重要性,但是面對寫作時,卻時常感到力不從心、自我約束不足,甚至達到焦慮的程度,自然而然,寫作成效便無法顯現。究竟為何學生會對寫作沒有信心?為何對寫作會產生焦慮?缺乏寫作信心,或是對寫作感到焦慮,到底是否會影響學生在寫作上的成就?一直是筆者試圖探求的問題。
寫作自我期望是指個體在寫作情境中,運用主觀知覺判斷自己能否執行寫作任務、達到特定寫作技巧、完成寫作、并得到好的結果表現的預期及信心。學生的寫作自我期望包含四個部分:對寫作所抱持的態度、對達成特定寫作技巧的信心、對達成特定寫作任務的信心、對寫作結果表現的預期。而自我期望信念的改變,也會導致個體的思考模式及其所采取行為的改變。因此自我期望著實對學習有重大影響。
寫作焦慮則是指在日常生活與學習情境中,運用寫作表達情感、記錄日常生活事件、敘說道理或與人分享心情時所產生的緊張與焦慮的情感。本研究中關于學生的寫作焦慮,是以學生經由填寫研究者所編制的寫作焦慮問卷后,由其得分的總和來界定學生對于寫作的焦慮高低情形。其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寫作焦慮程度越高,越害怕寫作。
焦慮的產生是因為個體受到壓力的刺激,且認識到這項壓力具有危險或威脅性。并且,焦慮對學習的影響會因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能力中等程度者受到焦慮的影響較大。意即在這能力范圍內的高焦慮學生,其學業成績比低焦慮的學生低,而能力在兩極的學生受到影響的情形則較輕微。
寫作焦慮是用來形容個體面臨寫作情境時,經由個體對自己長期觀察之下的知覺,因而產生接受或拒絕的傾向。總的來說,是指在日常生活與學習情境中,運用寫作表達情感、記錄日常生活事件、敘說道理或與人分享心情時所產生的緊張與焦慮的情感。由此可知,若學生在平常狀態并無焦慮的情形發生,然而在面臨寫作這件事時,卻表現出一副緊張、不安、惶恐與抗拒的焦慮行為時,我們則可以說該學生有寫作焦慮。
多讀、多看、多寫一直是我們勉勵孩子學習作文的方法。然而讀什么?看什么?寫什么?修辭其實是最值得向大家介紹的學習作文的途徑。基本的作文修辭技巧例如:譬喻、擬人、夸飾等,可以結合寫作教學,提供學生應用的情境,讓知識發揮實用的效果。同時,適切的修辭法可以加強文辭的表現魅力,可以使讀者得到更深刻更美好的感受,也可以增進讀者閱讀的興味。文章有了好的內容,就像有了美麗的花;優美的文句,就像花的葉子。牡丹要綠葉陪襯,才顯出美;好的內容也要以優美的文句來表現,才能動人。要使文句優美,就要講求修辭。使文章達到精確完美的方法,并不止修辭一項,尚有結構、取材、主題、剪裁、穿插等等,修辭只是最后的一步工作而已。但如果這項工作沒有做好,從寫文章的動機開始到完成,整個過程都會跟著失敗。由此可以知道,學生在作文中加入適當的修辭、技巧美化文章是必要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能在作文中加入正確的標點符號,以表達情感之抑、揚、頓、挫,是必要的寫作技巧。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要努力按照新課程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