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合營初級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不管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追求的課堂教學的效果是相同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使絕大多數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課堂教學傳播的相關知識,促進課堂、教師及學生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體現師生互動教學,進行問題與思想交流,并促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問題產生積極地思考。因此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益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要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益,首先教學結構要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延長有效教學時間的目的。我們知道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過于模式化,過于呆板,使課堂失去了靈性與活力,變成了教條主義。所以,我們要提高課堂效益,必須打破這種模式,對于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堅決不要,本著一切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為目的,不要讓學生覺得每節課都千篇一律,在形式上讓他們感覺很枯燥無味,我們要有所創新,打破模式教學,真正讓形式服務于內容。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習,所以有的老師在課堂中安排了很多課堂活動,學生們忙于應付各種活動,根本難以深入的思考問題,看起來生動熱鬧,其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益;看似符合新理念,實則是老師從原先的“滿堂灌”演變成現在的“滿堂轉”“滿堂問”,同樣對提高課堂效益沒有任何實際的幫助,可謂形式主義害死人。新課改下的學生課堂活動,應該倡導圍繞重點、難點,設計一兩個高質量的探究題目或情境,實實在在的開展一兩項有意義、高水平的課堂探究活動,使學生真正能夠進行理性的、深入的思考,活動過后能夠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合理的教學節奏對于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節奏安排的不合理,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安排的節奏過緊,學生承受不了;安排的節奏過松,課堂的信息量過低。安排的節奏時間分布不合理,學生就不在最佳接受區間內。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考慮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在節奏上貫徹既能夠讓學生吃得了,又能夠讓學生吃得飽的原則。 課堂的其余時間節奏可適當放慢,強化課堂設計的趣味性,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從而繼續維持比較高的課堂效益,那種不考慮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規律,在教學節奏上奉行平均主義或前慢后快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科學的。
結合近幾年的情況看,進入初中階段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少數同學還沒有學習意識,被動學習,甚至厭學,影響別的同學學習狀況。初一新學期開始,整體學習積極性高,但期中后,學習興趣開始下降。如何將新課程教學理念與學生進行課前的溝通,將學習要求與教學目標要求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規范的基本要求告知學生,使他們對歷史新課程教學實施有基本的認識,以及如何與教師進行密切配合學好新課程有清楚的認識,這樣,針對今后課堂出現的新情況再進行必要的調整,可以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不斷地探索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課堂教學始終要考慮多數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通過怎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
運用多媒體教學對于提高課堂效益也是很重要的,利用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加大學生的信息量等。同時,這也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中最喜歡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掌握和熟練應用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我們提高課堂效益插上一只飛翔的翅膀。現在的課堂教學講求效率,必須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如何將初中歷史課程豐富繁多的知識以及教學目標要求,通過計算機載體實現知識的短距離快速傳遞,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這里有很多學問,不同的老師在實現方式上會有所不同,這取決于教師對新教材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教學目標落實的側重點。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又豐富了課堂教學,所以課堂教學是沒有絕對標準的,只有更好的教學模式,沒有最好教學的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與時俱進,逐步去探索適應學生的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益,向45分鐘要質量,是我們每一個歷史教師所要探討和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