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賢
(貴州省紫云自治縣第一中學,貴州 安順 550800)
生活中處處包含著語文知識與內容,將生活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將生活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從生活角度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還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也多與生活經歷有關,因此,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十分必要,二者相輔相成,生活可以為語文知識學習提供素材,語文知識又能夠對生活進行闡述,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可以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第一,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從生活角度出發,利用生活元素對語文課本內容進行詮釋,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生活與語文學科的聯系,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實用性,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自覺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探究思考,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1]。第二,降低知識難度,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從生活角度著手,開展語文教學,可以降低知識難度,方便學生學習理解,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學生也樂于學習、愿意探究,因而,有助于降低知識難度,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第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生活知識與語文知識相結合,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可以增加語文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高效學習,產生滿足感與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語文知識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語法的了解、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寫作能力的提升等幾個方面,這些內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都可以從生活角度進行鍛煉提升,因此,從生活角度著手,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貼近生活,利用生活元素開展教學可以彰顯語文知識的趣味性。首先,貼近生活,選擇學生樂于接受探索的內容,從探索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初中學生好奇心較重,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教師可以以此為線索,利用生活元素為學生布置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彰顯語文知識的趣味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對生活中常見的元素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具備發現美、挖掘美的能力,為語文知識內容增加色彩,使學生意識到語文是一門有趣的、實用的基礎科目,增添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教學,保證課堂教學質量[2]。例如,在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時,就可以巧妙利用生活元素。新聞具有時效性、真實性等特點,學習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新聞這種文學形式,因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新聞報道進行導入,使學生意識到生活與語文知識的相關性,產生學習的興趣,不知不覺進行探索,提升教學質量。
語文課本中包括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將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一方面,聯系校園生活,開展實踐活動。對學生而言,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在學校中,學生度過了許多或美好、或難忘、或難過的深刻時光,因此,聯系校園生活開展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言之有物、有話可說,方便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保證語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聯系日常生活,開展實踐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在觀看視頻、人際交往以及旅游觀光過程中,都會發現語文的身影,因此,聯系日常生活,開展實踐活動可以保證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3]。例如,在學習“貓”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實踐活動,對貓進行觀察了解、并查找資料,了解貓的特殊之處,在實踐中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處處是教育,走進生活、聯系生活,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走進生活,注重語文知識的實用性需要注意兩點內容,第一,語文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走進生活,可以延伸語文知識的生活意義,對語文知識進行拓展,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的適用性,從而有效學習,學以致用,達到教學的目的。第二,走進生活,革新教學方法,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利用生活教學法開展教學,為學生呈現生活元素,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昆明的雨”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雨為對比,通過對比學習,突出昆明雨的不同,有效開展教學。
綜上所述,研究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非常必要,不僅能夠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呈現具有生活氣息的知識內容,使語文教學更加精彩,使學生更加樂意學習,從而達到高效教學、高效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