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紅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河北 保定 073200)
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朗讀并不是漫無目的的進行,而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在理解作者寫作情感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朗讀質量。為提高學生的朗讀質量與水平,本文將闡述加強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有效策略。
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應積極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并以提高學生朗讀訓練的信心及朗讀質量為前提,通過示范朗讀,成為朗讀訓練的引導者,讓學生提升朗讀訓練的能力。故教師應結合課文作者的情感基調,以示范性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到朗讀訓練中,繼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時,教師在朗讀示范前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談談自己心目中金色草地的情景,或是在哪里看到過金色草地。待學生回答問題后將課文內容進行朗讀導入,讓學生帶著“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問題進入學習。以教師親自示范朗讀課文情感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快到中午的時候,我返回家來,整個草地又都變成了金色。我開始注意觀察……”。通過示范朗讀的方式,將文中作者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身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表現出來,體會作者對蒲公英喜愛的情感,通過示范朗讀將蒲公英顏色在晝夜發(fā)生的變化及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體現出來。又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這一首現代詩時,教師也可通過示范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傾聽作者對秋的贊美,聯想秋的意境,從聲音中體會秋色的美好:“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唰唰’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通過有情感的朗讀,讓學生加深詩中秋的意境。朗讀示范既能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錯誤,還能通過自身優(yōu)美、富含情感的語言魅力,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朗讀示范的過程中,要準確拿捏文章作者寫作的手法與情感,不能過于做作,要通過語言情感沁入人心的方式,感化學生心靈深處。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范圍較廣,為此,在朗讀訓練中引入情境教學也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與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對文章或古詩的情感烘托,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學習,加深對文章內容及情感基調的了解。例如,在學習《長城》這篇文章時,教師要考慮到班上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見過長城。為此,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長城的圖片、短視頻等方式拉近學生與長城的距離,轉移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身臨其境。隨著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深入,情感表達及氛圍將逐漸烘托而出。這時,教師便可讓學生進行文章朗讀,同時通過音頻的方式導入朗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有情緒地進行朗讀:“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石條,很自然地想起……”。待學生朗讀完整篇課文后,教師可對學生易讀錯的成語或詞語進行糾正,如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讓學生帶著情感朗讀是提高朗讀質量與學生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學生在情感朗讀時并不能準確地拿捏文章主要的表達情緒,故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朗讀的引導。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前,應對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或段落進行整理,通過解析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最后讓學生帶著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去朗讀,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在朗讀第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伯父”這一人物說話的語氣,拉開整篇文章的序幕,通過略帶恐懼、感嘆的情緒對“伯父”的語言進行朗讀:“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或“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文章后續(xù)可通過激憤的情緒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流傳至今的名句朗讀出來。這樣學生在情感朗讀中,才能體會到當時中國衰敗不振的景象,并通過激憤的朗讀對文中周恩來這一人物形象、神態(tài)、語言等進行刻畫,激發(fā)愛國情懷,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朗讀訓練不僅要注重對情感及氛圍的烘托,還要注重對朗讀技巧的訓練。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章語句進行針對性的解讀,并讓學生注重自己在朗讀時語氣的停頓、節(jié)奏的快慢、語調的高低變化等,并告知學生標點符號就是朗讀文章時“喘息”的機會,適當的停頓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領悟。部分學生在朗讀后覺得“氣喘吁吁”,其原因就是沒能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而造成的,這樣不僅降低朗讀水平,對文章的理解也只能停留于表面,故朗讀文章的技巧非常重要。例如,《我多想去看看》這篇文章,在朗讀第一、第二句時語速要緩慢:“媽媽告訴我,沿著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讓學生“沉浸”在對大山外世界的遐想中,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文中運用反復手法的句子如“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朗讀時,應注意語氣的強烈,重點突出“多想”這一關鍵詞,表達文中主人公內心向往北京、崇拜天安門升旗儀式的激烈情緒。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文章前,還可播放相關的語音朗讀音頻,讓學生模仿學習音頻中正確的朗讀方式,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學生就會逐漸學會朗讀的正確讀法,并提高朗讀水平。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的關鍵時期,通過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故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小學語文課文重在學生對作者寫作情感的理解與表達,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并不斷優(yōu)化朗讀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朗讀訓練中能正確發(fā)音和高質量地進行朗讀,最終提高朗讀水平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