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宇
(吉林省長春希望高中,吉林 長春 130022)
生活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學如何能擺脫傳統教學的弊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動手能力,培養具有個性且全面發展的人,生活教育思想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陶行知先生指出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認為學習就是實踐。物理學作為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基礎科學,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實際,是現代技術的理論基礎。高中物理課程應體現物理學自身及其與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的時代性要求,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高中物理教學應具有實踐性。
“教育必須科學,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包含并著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否則不能前進?!薄白鲆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并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边@是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思想中一直強調的問題,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依然適用,高中物理肩負著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使命,物理教學的科學性是文中應有之意。
生活教育是“與時俱進”的,“要隨時隨地地拿些活的東西去教那些活的學生,養成活的人生”。近代物理一直處在推動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風頭浪尖,高中物理課程應能體現時代性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時代性人才,其教學的前進性自然不言而喻。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是畢業;學習為生活,生活為學習。只要活著就要學習?!碧招兄壬岢龅慕K身教育主張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終身性也是高中物理課程目標的要求,“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陶行知一貫反對死讀書、死教書的舊教育,提倡活學活用的創造探究教育,認為“創造的教育是以生活為教育”。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中也明確提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起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創設高中物理課程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目的在于將抽象的學科知識融于現實生活中,借助生活化教學情境使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之便于為學生所理解和應用。良好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情境應該具備生活性、問題性和真實性特征。貼近現實生活,但不是日常生活情境的簡單映射,而是經過加工和凈化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有效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使學生經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后,能應用于真實的現實生活。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能為學生在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中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使之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具體而言,創設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發揮教學有效性,還需要遵循如下原則:
生活性原則說的是教學要從學生熟悉、倍感親切的現實生活和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情境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物理知識。以生活性原則選取情境材料需要注意:創設的情境應能最真實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體驗,只有現實的情境問題才最具有挑戰性和針對性,才能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受力、知識和經驗去分析、探索和嘗試解決。其次是創設的生活化情境應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成學習內容與已有認知結構的有機結合,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指創設的生活化情境要圍繞著一定的問題進行,是教學的出發點,這些問題應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或者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設計應具有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為學生解決問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物理教學中生活化情境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生活經驗本就有許多假象,教師在選擇這些材料時,要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學提煉,確保情境材料的邏輯性、可靠性和嚴謹性。科學性原則要求創設的情境具有有序性,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有一定的梯度。同時還要注意科學性的把握度,避免出現學術性太強和超出學生知識能力范圍的問題。
開放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致力于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性原則要求情境創設的問題是開放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是多元的,使學生的思維處在開放的時空中。情境本身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能讓學生在已有知識能力基礎上延伸、拓展。從而引申出新的問題,不斷深化知識結構,提高和發展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