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霞
(河北省順平縣高于鋪鎮第二初級中學,河北 順平 072250)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是畢業后立刻進入社會工作的學生;第二層次的是畢業后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應以專業課為主,文化課則以“雙基”為主。分層教學是一種在集體教學形式下的個別化教學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級教學之中,試圖在班級教學與因材施教之間找到一個契和點,在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兩者中構建一座橋梁,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為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適應其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環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學有所獲,達到培優與補差互補并舉的效果。它著眼于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并促進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根據學生的智能水平與學習的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和小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不同的方法指導,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教師要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將學生分層分組,以便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我將學生分成低、中、高三個層次,并選出各層次的組長,由各組的組長收作業。我經常鼓勵他們,只要努力,都能學好數學,樹立他們的信心。學生的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把學生調換到適合的層次,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在同一班級內采用相同的大綱與教材實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中設計梯度教學方案的評價層次,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減少學習困難,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體驗成功感和喜悅感。而且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能夠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華,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一層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它包括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分為A組、B組、C組。教學目標分層符合學生的實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制定這樣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可以使A 組學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內容,從培養實際能力入手,達到大綱的基本要求,使 B、C 組學生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培養。
課堂教學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顧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能力又要顧及到各層次學生掌握的程度,開展適應有差異的各層次學生的教學活動。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動靜結合,學生全員參與,各得其所。并通過不斷學習逐步提高,再上一個新臺階。具體做法如下: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內容興趣上的差異,將會造成學生在不同層面對知識的理解。鑒于此差別的存在,教學中可采取:1、基礎知識整體講,以保證全體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教學方式采用集體講解;2、特征知識個別講,對 A組學生詳細講,并降低難度,C 組學生聽教師講解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補充擴展新的內容,在給每個組講解的時候,其他的組做相應的練習。
學生個體差異的多樣性反應到教學中應體現教學方法、手段的不同。比如說在低層次的水平上,有的學生之所以處于此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動機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指導時只需要通過交流、講解、鼓勵等方法使其明確學習目標,一旦此方法奏效學生將很快提到高一層次;有的學生處在低層次可能是由于興趣方面的原因,教師在指導時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之樂學、愛學;還有一些學生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明確、學習方法問題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觀察分析,不斷總結嘗試,從而達到教學藝術化的境界。
課堂提問要結合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分層設計。教師應從實際出發,較簡單的問題讓A組學生來回答,使他們也有機會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如果是稍難一點的問題,就讓B組的同學回答;C組同學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分數應用題的復習課時,有這樣一道題:糧店運來大米15噸,面粉30噸,提問A組學生的問題是“大米的重量是面粉重量的幾分之幾?面粉的重量是大米重量的幾倍?”;B組學生的問題是“大米的重量比面粉少幾分之幾?”;C組學生的問題是“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學生可以各顯所能,各取所需。總之,有真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讓各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力所能及地回答問題,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必將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甚至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漲”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學習中去。
作業分層就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數量不等的課后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大都能通過回憶課堂學習、獨立思考后,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教師的教學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明確規定哪個學生必須完成哪一層習題,鼓勵學有余力的低層次學生向高一層的習題挑戰。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更關注A、B 組學生的作業,認真仔細的批改,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激勵低層次學生不斷進步,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漸走向成功。
分層教學的目標就是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承認在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還應在測試和考核中有所反映,這樣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的完整性,否則就會造成教與考的脫節,導致學生積極性遭受挫傷。評價分層要注意:對低層次學生以表揚為主,對中等生以鼓勵為主,對高層次學生可以采用評價提高其競爭意識。評價分層重在指出學生學習上的成就與問題,而不宜以排名次為手段。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