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二小學,江西 婺源 333200)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們的創作欲望就應該從生活基礎出發,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注意仔細觀察、真切體驗及感受等,引導學生將生活中人、事及物等融入創作的過程中去,為寫作積累素材,豐富寫作內容,優化寫作結構,促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水平的提高,引導學生們在豐富的生活中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寫作創作,從整體上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體制的影響,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經常表現為毫無新意,只會仿寫,毫無創新,多數學生特別是剛接觸寫作的學生拿起筆后就會忘記自己要寫的是什么,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潤色,只會對類似題材的范文進行模仿甚至抄襲,不利于學生們寫作水平的提高。眾所周知,寫作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素材來源為生活,如果寫作偏離了實際生活將會導致作文缺乏生機與活力,讓讀作文的人感到較為乏味及無趣。多數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生活中的體驗及經驗,使得學生們的寫作看起來陳舊枯燥、生搬硬套及題材不新穎等[1]。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寫作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及學生們的寫作情況等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輕松、愉快及積極的作文情境中激發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寫作過程中,從生活實際出發,對創設的生活情境進行思考、觀察及聯想,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與寫作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性。教師可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引人深思的生活中常見的經典故事,利用這一特點為學生們的學習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去,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創新性的寫作[2]。
如在進行《棉鞋里的陽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經典故事,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們思考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家庭中自己的父母、長輩是否如同文章中描述的一般相互溫暖,給予學生3分鐘的時間將日常生活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愛的表現用簡單的文字語言寫下來。在教師提出以“父母的愛”作為寫作主題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為寫作提供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以往寫作過程中對祖國的歌頌、對深刻道理的揭示等套路式及固定格式的寫作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實現思想上的飛躍,對生活進行升華。寫作過程中應在作文的結尾部分將前文中的小范圍描述擴展至大范圍的寫作,進一步升華作文的主體;其次在寫作前端,對某一事物進行深入的刻畫及描述,在結尾部分對這一事物的贊美進行簡述,重點應轉移到類似于這一事物品格的人物的贊美層面中去,升華作文的主題,提高作文的寫作質量[3]。
如在進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這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及啟示進行充分的分析及討論交流,在學生們明白這一故事體現出誠實守信的精神之后創設生活情境,描寫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誠實守信的故事,最后對全文的情感進行升華,利用名人名言對文章的結果進行總結,提高寫作的質量。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寫作中可能會遇到實際與情感不符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學生們缺乏生活實踐,無法對憑空的事情產生真實可靠的體驗與感受,導致學生無法表達及描述出自己的真實體驗。因此,小學語文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生活實踐的意義與作用,帶來學生們深入生活中真切的感受與體驗,如積極帶領學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去獻愛心,去馬路上清潔小廣告、去紅綠燈下維持交通秩序等,引導學生們通過生活中實踐的點點滴滴,從中領悟到更多真實的道理,用最真實的體驗及感受豐富寫作的情感表達,提高寫作的真實性及高效性,提高學生生活實踐后自身的感悟與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創作,在創作中感悟,提高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提高寫作質量[4]。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寫作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內容,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實施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積極想象及積極開展生活事件體驗,豐富寫作的情感體現等多元化的生活化作文教學途徑促進學生們愛上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有東西可寫,提高寫作的質量及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