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上海政法學院 刑事司法學院,上海 200333)
首先,拋出了第一個實際的問題,即中學校園距離高校校園的地理距離較遠。由我們學校上海政法學院出發到達安師中學,實際耗時越兩個小時左右,我們選用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換乘地鐵的線路。大量的時間用于行程之上,對于大學生參與此類活動的積極性的打擊較大。
作為安師中學畢業生,了解到安師中學是配備校車的。于是便提議是否可以用校車來接送我們這些志愿者,不僅縮短了于行程的時間,更能保證志愿者在行程中的安全和確定性。但是根據《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的規定,如果只是我們學生和高中直接對接的情況下,中學是無法使用校車這一公務用車類型來接送我們志愿者的。只有當學院或者是學校一級的對接,才可能使用校車。但是對于許多剛在起步的志愿者活動來說,不利于活動的持續開展,并且這樣官方性質的對接,需要的是在之前無數的鋪墊和成果之下,才可能讓官方對接成為可能。而學生于中學的直接對接,存在著誰牽頭的問題。如果是學生個人牽頭,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即使從大一開始就開始項目的實施運作積累,到了高年級之后面對畢業和實習的壓力,繼續開展是難以為繼的;如果是學院中的部門牽頭,境況稍有好轉,學院部門的力量相較于個人而言無疑是更好龐大夯實的,但是部門存在著每年的換屆的情況,下一任部門之中是否順利承接上一任所留下的此類性質的志愿者活動是有待考量的。因為學院的部門,在一定程度有著學院的資源,但在學院與中學正式對接之前,學院部門與中學的對接性質是類似個人的社團對接中學的。
再深一步,中學校園距離高校校園的地理距離較遠,轉化為了在路程上所花費的時間。作為大學生,雖然有著較為靈活充裕的課余時間,但以安師中學和上海政法學院為例,來回需要花費四個小時時間。而志愿者活動一般是在中學上課的時間展開,即周一至周五,而大學排課因人而異,但在周一至周五想要抽出四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也極為不易。所以給與交通補貼的方式只能緩解對于路程上的壓力,卻不能根治問題。
第二點,高校對接中學的志愿者活動較少,資源開發不足。根據自己大學兩年以來的了解,大學之中的志愿者活動于中學的活動是相當較少的,多數的志愿者活動是大學附近的街道社區、敬老院、小學等開展的,另一些志愿者活動是上海市等等政府和社會組織主體主辦的,在大學校園招募志愿者的活動,例如首屆進口博覽會、愛心暑托班等等。以安師中學為例,安師中學作為音樂特色高中,在假期會于敬老院、醫院或商場等地方進行志愿活動。如果大學可以和中學合作,不僅可以拓展相互的志愿活動平臺,更加可以豐富志愿活動內容。不在是單純的站著、看護或者輔助,可以結合中學的音樂特色將音樂帶給更多的人。豐富了面也豐富了層。同時在志愿活動中,可以行成一種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同協助的狀態,有效的讓大學生相對與中學更加開闊的視野,完善的價值觀給中學生形成一個優秀的榜樣。大學生在年齡、視野以及世界觀上,對于中學生有著天然的親和力,相對于老師更加可以起到一個領導,帶領的作業,同時中學生也不易感受到緊張或者壓力,有利于志愿活動以及志愿者間的交流的順利進行。
而高校如何有效的對接中學,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先由畢業的學生牽頭。畢業的學子,對于自己就讀三年甚至更久的校園肯定有著充分的了解,再經歷了大學的教育,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亦或者優勢資源帶回母校。學子作為橋梁,以此交流互補,將自己的資源以及優勢相互補充。
最后,對于大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充分。做任何事情,積極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學生在選擇志愿活動的時候,積極性的優勢不僅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更是讓高校學子懷中更高的熱情完成志愿活動。
對于積極性的調動,可以由兩方入手。第一,高校可以給于積極參與此類志愿活動的學生提供適當的補貼,對于志愿行動的認證以及在德育之中的適當加分以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同時補貼不單只是經濟上的,更可以是時間上的,由教師進行培訓,深化包括專業知識、如何有效表達等等方面。志愿活動的認證是此類活動的核心,只有得到了認可的行為,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更加充分的動力和基礎的保障。第二,中學方面可以盡早給于合適的安排方便其有針對性的做出準備,保證參與志愿活動中學之中有一定的參與人數,給與合適的場地開展志愿活動等等。
三、結語
最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走進中學校園,志愿活動的類型并不局限在普法這一類,可以開展更為豐富的活動,而作為法學生,我的志愿活動選擇了給高中生上一堂普法課。高校學子進入中學校園,第一,將大學生這一團體帶入到中學生中去,讓學生有途徑接觸到自己所期盼的大學生活的模樣,了解曾經上幾屆中高考的備戰狀況,學習狀況以及高效學習方法的交流;第二,大學生的年齡層級有著天然的優勢去將自己較為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自身的經歷敘述給中學生,以引導他們更好的學習生活;第三,對于高校學生自身來說,和中學開展的志愿活動,不僅可以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更是學會如何去交流,包括于老師,于低年級的孩子亦或者于年齡相仿的人。
項目實際開展于2019年3月25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后稱安師中學),實踐項目中不僅是達成了初步的實踐目的,即結合自己的專業向高中生傳播禁毒知識,了解清晰毒品危害,更是從本次實踐中總結出如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