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靜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學,河北 三河 065200)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一門學科的興趣往往是從這一學科的老師開始的。如果學生喜歡該學科的任課老師,那么他也會對這一學科產生興趣和學習動機。所以我們數學老師,要充分利用起這一點,用"愛"來激發和維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一)生活上關心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崇拜老師,如果能得到老師的贊揚,或者與老師在課堂之外有所交流、接觸,學生都會表現的很興奮,對這一學科也會表現出很高的興趣。特別是一些在生活中無人體貼和照顧的學生,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愛。所以我們教師有必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一下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使他們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動機。
(二)學習上幫助差生。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會表現的很強烈。而對于那些學習很吃力的差生,則會對數學的興趣表現的越來越消極。所以教師要及時幫助這部分差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我們不僅要在課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而且還要注重課內的輔導,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講課時多注意他們;提供給他們較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對這部分學生的家庭作業和課堂練習及時的檢查講解,存在的知識缺陷及時補救;對學生存在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表揚、鼓勵。這樣從點點滴滴中幫助差生,他們就會逐步轉變,漸漸喜歡上數學,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成績。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掌握學生特點,只有明確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學設計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激發使學生體驗求知的樂趣。從而使數學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產生親身感受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對該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著名哲學家羅素曾說:"數學,如果正確看他,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無上的美"。的確,"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教學中最能體現出美的方面,它顯示出了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和諧美、奇異美等特征。這就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展示數學美的廣闊空間。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直觀性較強的教學用具、簡潔工整的板書、靈活廣用的媒體等,為學生創設優美、豐富的數學教學情景,去揭示數學知識中隱含的美。
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除了要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學習上幫助差生等方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這短短的課堂40分鐘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這堂課呢?那就需要我們把握住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上精彩了,才會使整個課堂發揮出整體的教學效果,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起到提高學生數學興趣的作用。
(一)在導入時設置懸念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伊始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在使用情境導入、實驗導入、演示導入、設疑導入時,給學生創設一個懸念。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烈,它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是小學生興趣的重要來源。
(二)在探討新知中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數學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是一系列單純的數字或符號。那將不再是學生學習時感到枯燥乏味了,整個數學都會失去存在的價值的。那我們學習數學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生活實際和數學充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數學的積極情緒。把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來實現。
(三)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練習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練習是使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手段。是學生對所學新知的鞏固,也是教師對學生新知掌握程度的一種檢測。同時它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就造成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設計的練習既使掌握快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又不至于使掌握慢的同學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們在設計練習時做到多層次、多樣化,使其難度逐步提高,同時盡量設計到班里的每一個人。
課后練習是把所學的知識置于更廣闊的關系之中,實行轉換遷移水平的練習,提高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達到靈活的要求。要使課堂練習達到優化,必須正確處理課本、例題、習題、補充題之間的關系。做到鋪墊練習引人入勝,嘗試練習激發求知欲,鞏固練習步步深入,以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