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君 陳坤 呂艷 賴良新
(重慶市榮昌安富中學,重慶 402466)
自北師大學習之后,我回想起李教授說的:說話要看對象,看場合,看氣氛。同樣,我們在面對不同個體的學生時,由于他們性格、特征、家境及、教育、思想及行為等諸多方面各不相同,為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我們必須進行辨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現就將把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體會、經驗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教師找學生談話時,總喜歡趾高氣昂地發表演說,喜歡講大道理,一講就滔滔不絕,猶如黃河之水,但講完之后,學生并沒有多少感悟,沒有多少提升,也沒有從根本上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師講完之后,他們仍然對所犯的錯誤并不太注意,下次仍然會再犯。如果能夠潛心聆聽,就能夠掌握學生動態,了解他出錯的原因,進行點撥,讓他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每次考試,我們教師都會找一部份或全部學生了解情況,如果一開始我們教師就代替學生滔滔不絕地說些大道理,不停地去猜想學生成績的不理想的原因的種種,但,試想一下,你說的正確嗎?所以認真聆聽學生所想要表達的,才真正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才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要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必然了解孩子們的心情、家境及思想動態,一個學生如果你不了解他家里情況,不了解其家庭背景,一味指責或者去批評學生是不對的。有一次,我班上組織一個活動,我作好方案后,放歸宿假學生請家長簽字(必須簽字),當我收回執單時,發現××學的回執單簽字是自己簽寫的,于是我心情有點按捺不住了,便把該同學叫到辦公室,就開始一頓的數落,你那字那么漂亮,很容易辨認,為什么要欺瞞老師呢?學生始終一言不發,我沒有辦法,只有這么僵持著,最事我還是被迫讓他回教室。第二節課后我去找到他初中的好朋友××,從他的好朋友口中得知人家父母都無,現在是他叔叔領養,而且叔叔沒有文化,寫不起字,所以只得由同學自己代簽。如果沒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就下定論,顯然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做決定下結論前必須了解別人的情況再下結論,站在孩子的角度,最好先作一個聆聽者。
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的環境。所以在和學生談話時,應該時刻注意該生的表情變化,盡量不要談論該生的敏感話題,應該避開。例如有些同學為離異家庭,談及有關方面時,他心情會低落或者會很激動,千萬別激怒人家,一旦激怒要么難于溝通,要么溝通效果差,或許起到相反的效果,談話就失去了意義。同樣在舉例時也應該注意不能談及學生分心的事情。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小榮同學談話時,說道做事不要極端,要不很容易引起矛盾和沖突,再一沖動就容易出事。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語音剛落,小榮同學滿臉憤怒,老師您說的是我爸嗎?這時,我不解的問道,你怎么會這樣想呢?他一言不發,久久的站在那里。而后我找到他的好朋友,才知道他的父親就現在還在服刑。小時候就被其他同學嘲笑過,心中的傷還那么的深。所以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看對象,不同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處理辦法。當然要有特別的差異的學生的時候,更加應該采用不同的辦法來做。
我們老師必須時刻注意這一點,尤其是談及學生隱私層面的時候,我們必須時刻注意周邊環境,有老師或同學是否旁邊。在2010年時,我班學生李某偷了某同學手機,我從同學口中得到此消息,于是立即調監控把事情確認了下來,并用手機將其拍照,當事情敲定后,我又找李某談話告訴他的實情(這時必須保證絕對保密,不能在辦公室,也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通過耐心疏導,該同學同意交出手機,由于我叫來管理員把該同學叫回寢室,并故意找了一下他的寢室(同時叫李某把手機物歸原主),在我做好充分準備后,我把丟手機的同學叫來辨認(視頻是調整過后)無果,我再和失主一起去找手機,果然手機正在柳岸花明處。這件事情就這樣巧妙地解決了。同樣一件案例,在某中學發生,班主任要求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在當面時,由于被懷疑者心里壓力過大,當著學生和家長的面跳樓了。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談話時留意學生的隱私,即使學生犯錯,也應該給學生改正的機會,犯錯是必然的,但能夠改正或許就成功營救一個生命。
如果全班同學成績考得很好,而個別學生考得很差時,我們就應該注意少數同學情緒,當同學們情緒很高漲時,我們應該澆澆冷水,讓活躍的同學收斂一下自己的情咸,體諒那些稍微考得差的同學。但如果是整體考得差,整體氣氛很差,某些同學考得較好,所以我們必須對少部份同學進行適時引導,而對絕大部份學生進行鼓勵,激勵其斗智,為下次考試作好最好的準備,所以談話時適時應該注意氣氛。
總之,和學生談話是一門藝術,同樣一句話語氣不同效果不同,同樣一句話場景不同效果不同;同樣一句話對象不同效果不同;同樣一句話氣氛不同效果不同;同樣一句話場合不同效果不同;而且還必須因材施教,方能作到恰到好處。談話時也必須注意談話的表情,語氣的輕重,并根據不同的人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不同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