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梅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太伏鎮太伏中心小學校,四川 瀘縣 646121)
在國家教育廳最新發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小學英語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能力和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通過學習英語做到增長見識,了解到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斷塑造自身的優秀品質,進而使學生不斷發展成長,變得更加優秀。通過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教師只有將德育教育充分滲透到教學中,才能夠調動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且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綜合素質,進而使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在進行德育教育之時,理論性教學遠遠比不上身體力行。身為老師要樹立模范作用,愛模仿是小孩子的一項天性,而英語又是一種語言,作為語言學科的特點就是容易模仿。英語中的說話方式、口音、句型都需要在模仿中取得進步。學生也會模仿品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入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傳授給學生文明禮貌的用語,做到知行合一。耳濡目染之中德育教育順利進行。所以,教師要切身做到用自身得體的舉止去引導學生形成優良品格。
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是最簡單的“A、B、C”對學生來說也很難,可以實行聯想記憶法,每個字母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圖形或是數字。我教孩子在面對重重障礙時,不氣餒勇于沖破難關;在取得進步時,戒驕戒躁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同樣這種難得的精神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
德育教育不僅僅是老師把理論概念講述給學生、抽象的表達、不分時序的灌輸、生拉硬扯的解釋,對小學生的教育需要合適的契機,英語老師需要尋找和把握住良好的教學時機和教育機會。讓教材知識更加貼近于生活,進行德育教育最好最寶貴的時刻就是把理論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時。作為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是自己的生活,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所以生活與個人是最親密的存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讓學生感到真實感的教學,才能真真正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吸引到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感同身受,這才是真正的感化性教學。
課前課后使用英語和學生進行問候,“sit down please”、“Good job”等詞匯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鞭策學生的作用;“Thankyou”、“Nothanks”等詞匯彰顯禮貌和教養;像“Congratulations”一類高級詞匯更顯示出較高的英語涵養。
遵循教材,以教材為主是進行德育的基礎和前提。在課堂中發現可用的德育因子是一個英語老師必不可少的技能,教室應該充分熟悉教學內容,找到生活和課堂兩者的平衡點,就能更加自然的將德育教育在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基礎上融入課堂,掌握好時間和數量。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們學習到實用性強的英語知識,而且還造就了學生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學習認知。
比如在學習四季時,我會分別拿出代表四季的照片。“spring”的圖片是柳樹發芽,燕子高飛;“summer”的圖片是荷花開放,蟬鳴叫;“autumn”的圖片是落葉飛舞;“winter”的圖片則是一片雪白,雪花紛飛。不僅讓孩子們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可以讓他們暢所欲言,四季的代表性景色有什么呢?四季最適合做什么事呢?由此我們又可以引申出“go hiking”、“watermelon”、“leaf”、“ice”等等一些詞匯。
綜上所述,只有在教師正確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自身素質才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德育教育的滲透并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在教師、學校、學生、家長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培養學生的較高的英語能力和優秀的個人品質。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新課標,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將德育教育完美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努力培養出兼備具有高水平的英語能力和優秀的人格品質的小學生,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