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強
(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500)
高中英語作為高中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高中英語的教學效果對于高中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英語閱讀作為英語教學中綜合性強的模塊,老師可以通過改進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學背景下,以培養思維品質為導向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問策略受到大家重視。
思維深刻性是指學生能夠對事物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挖掘事情的本質,是指學生思維的難度和思維的邏輯水平。深刻性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對于英語閱讀進行深度分析,在深度理解閱讀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進行定向的培養,最后達成一致的答案的邏輯思維,阻礙了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發展,也妨礙學生思維深度的發展。因此,老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促使學生通過深刻的思考去解決問題、尋找答案,培養學生抓住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使得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
思維靈活性是指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多方位、多角度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可以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靈活的英語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揮,使得學生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學習方式[1]。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來應付經常出現的閱讀題型,使得學生在進行閱讀思考時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靈活發展。
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生敢于對新鮮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問題思考,通過合理的想象打破常規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出現的問題主動進行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篇章的本質、背景和知識點等。批判性思維還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體學習地位的實現,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動中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2]。
在英語閱讀的教學中品質思維的培養需要依托問題的設置,通過針對性和策略性的問題設計可以促進學生品質思維的形成。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上進行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的提問對于學生品質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
在閱讀文章前針對文章的背景、包括的語法知識等提出疑問,可以創設與文章相關的閱讀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時,老師可以先關于地震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學生們對于地震知識了解多少,地震來時都有哪些征兆”等,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由的討論,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文化背景進行初步的了解,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或者向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地震的真實事情,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得學生愿意通過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地震的知識,引發學生對于閱讀的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一般傾向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判斷題的設置,這樣確實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使得傳授知識的同時和學生之間也有一定的互動,但是判斷題的設置對于學生來說思考的空間被大大地縮小,學生只需要簡單的瀏覽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對學生的深刻性思維和靈活性思維進行培養。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文章提出一些概括性或者推理性的問題,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的Unit 2 The Olympics Games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奧林匹克的起源和什么有關系,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根據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想象,或者給出幾個選項讓學生們進行選擇,并說出選擇的原因,引發學生對于文章背景等深層次的內容進行思考。
在同學們對文章進行系統的學習后,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進行檢驗,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并且老師可以將文章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引申,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進行擴展性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另外,老師可以從文章中挖掘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或者難以理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3]。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后,老師可以進行問題提問,你們最喜歡什么節日,想要以什么樣的方式過節日等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在高中英語閱讀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提問和深層次的問題提問,可以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高品質思維的形成。因此,老師在進行高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閱讀前提問來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在閱讀中進行深層次和具有邏輯性的問題提問,促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體會文章深層次的內容,促進學生深刻性思維的形成。在閱讀后,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問對教學成果進行檢驗,并且通過課后問題的交流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形成。